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成都上空再现神秘战机 空中漂移惊呆网友 歼-36试飞引发热议

2025-04-19 18:57:34 来源:科技生活快报

4月18日,一段神秘战机在成都上空完成“空中漂移”的视频引起了广泛关注。画面中,一架黑色无尾翼战机以近乎垂直的角度急转,机身紧贴树梢低空掠过,展现了极强的机动性,激起了大众对先进战机的好奇与探索热情。网友惊叹“这简直是空中秋名山车神”,并猜测这架完成“超机动动作”的神秘战机是否为成飞的歼-36。

此次事件中的战机外形与2024年底曝光的六代机试飞画面高度吻合。据分析,成飞歼-36采用无垂尾飞翼布局,形似“银杏叶”,机身长约23米,配备三台发动机,主攻隐身与超音速巡航能力。而沈飞歼-50则被描述为“褐雨燕”造型,采用后掠翼设计,机翼可折叠,尺寸更小(约21米),机动性更强,被视为未来航母舰载机的候选机型。

传统飞翼布局因缺乏尾翼,通常依赖矢量推力实现机动。视频中战机的小半径转弯与低空姿态调整令人惊奇。歼-36的三发矢量推进系统可能通过复杂的气动控制算法突破飞翼布局的机动限制,其背部第三台发动机或为高难度动作提供额外动力冗余。

事件引发的讨论远超技术层面。有网友调侃:“这机动性,F-22看了要自闭,F-35直接退群”,更多人将动作与实战价值关联:“未来空战拼的不是隐身,而是谁能先让对方飞行员吐在座舱里”。亦有观察者认为,在美军“NGAD”六代机项目停滞、F-47概念图遭群嘲的节点公开展示,或是中国对“航空规则制定权”的强势宣示。

军事评论员宋忠平分析,此类试飞通常兼具技术验证与心理威慑双重目的。歼-36与歼-50的“双轨并行”研发模式,既覆盖陆基远程打击与舰载敏捷制空的需求,也向外界传递中国六代机技术路线的多样性。美国空军前飞行员肯尼斯·威尔斯巴赫曾坦言,中国六代机的智能化与能量优势已形成代差,此次机动展示可能进一步暴露美军在有人-无人协同、高能武器集成等领域的短板。

对于“超机动是否过时”的争论,有专家指出,六代机时代的空战逻辑正在重构:200公里外超视距打击仍是主流,但近距离格斗能力作为“最后保险”不可偏废。俄罗斯军事专家罗曼·斯科莫罗霍夫提出不同观点:过度追求机动性可能牺牲隐身与续航,中国选择同时发展两款侧重不同的六代机,实为应对“西太平洋海空一体战”的未雨绸缪——歼-36负责穿透敌防空网,歼-50则承担舰队防空与快速反应。

成都上空的“空中芭蕾”既是工程奇迹的具象化,也是大国博弈的隐喻。当网友为战机机动性喝彩时,美国五角大楼正逐帧分析视频,试图破解中国航空工业的“技术密码”;沈飞与成飞的工程师可能已在为下一代变体机型的试飞倒数。这场“漂移”的真正意义在于它揭示了一个更深刻的现实:未来空战的规则书正被中国以硬核科技重新书写。(责任编辑张蕾 TT0001)

(责任编辑张蕾 TT0001)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