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24年在美国港口停靠的国际船舶中,有近44%的船次——约36595次,将受到该提案的波及,约占全球港口停靠总数的0.7%。考虑到中国在全球船舶制造中的地位,这一新规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中国在集装箱船和散货船市场的主导地位尤为突出。2024年,中国制造的集装箱船全球份额高达81%;散货船达75%;液化石油气船为48%;虽然液化天然气船仍由韩国主导(62%),但中国也以38%的占比紧随其后。
中国造船工业的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接订单量、完工量、手持订单三项核心指标均位列世界第一,且已连续15年占据行业龙头地位。在全球18种主流船型中,中国有14种在新订单数量上排名世界第一。可以说,任何全球航运企业都难以绕开中国这一造船中心。
美国媒体披露,在全球十大航运公司中,包括瑞士地中海航运(24%船舶为中国造)、丹麦马士基(20%)和法国达飞海运(41%)在内的多家巨头都高度依赖中国船厂建造新船。更有五家公司逾半数新船订单来自中国,包括中远海运(100%)、赫伯罗特(89%)和马士基(79%)。
德国北德广播公司指出,此举已引发包括希腊、德国在内的多国船东焦虑。2023年全球新建油轮中,约四分之一由希腊船东下单,其中大多数交由中国建造。一旦“停靠费”落地,欧洲船东在租赁中国建造船只给欧美航线时,将面临更高的成本压力,不得不下调租价甚至考虑更换航线。
此外,欧洲航运公司已采取两种策略应对:一是考虑暂停或减少赴美航线;二是被迫将下一批新船订单转向美国本土造船厂,以期“安抚”华盛顿。但鉴于美国造船能力薄弱、周期漫长,这一策略实际操作空间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