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伊朗的“不对称作战”思维
与美国常规军事优势不同,伊朗始终秉持“非对称打击”原则,以代理人网络和弹道导弹为核心支柱。伊朗在国内构建了纵深防御体系,包括深埋地下的导弹基地,部署了如“泥石”、“流星-3”等可覆盖以色列全境及美军中东基地的中远程导弹。
在外部操作上,伊朗依托胡塞武装在红海实施反舰骚扰、利用真主党在黎巴嫩牵制以色列南部防线,形成战略牵引。哈梅内伊虽强调“谨慎应对”,但坚决拒绝在制裁与威胁下屈服,其言行表明,伊朗已彻底丧失对美谈判的信任基础。
二、国际力量格局中的牵制与撕裂
1. 俄罗斯的实质介入
俄伊关系近年来愈发紧密。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伊朗向俄罗斯提供大量无人机技术与导弹元件,换取俄方在联合国安理会对美制裁提案的否决支持。若美伊爆发冲突,俄罗斯很可能趁机扩大在叙利亚、伊拉克的军事部署,增强对美在中东行动的牵制能力。如此,美伊之争将不仅仅是地区冲突,更可能变质为全球大国博弈的新战线。
2. 欧洲盟友的“观望姿态”
尽管美国积极推动“阿拉伯北约”框架,试图孤立伊朗,但欧洲盟友态度明显保留。德国与荷兰已宣布暂停其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西班牙公开拒绝参与波斯湾巡航。这不仅反映出欧洲国家对中东战争外溢风险的忧虑,更说明跨大西洋同盟在伊朗议题上的共识已经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