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方面,长期遭受制裁已使国内经济严重萎缩,社会矛盾积聚。尽管伊斯兰体制下政权基础稳固,但若全面战争爆发,基层民众是否依然支持强硬抗美,值得观察。
四、危机中的对话尝试与潜在转圜
尽管局势高度紧张,但并非完全没有缓解空间。当前阿曼正作为中间方尝试促成美伊恢复间接沟通。伊朗方面提出以“加沙停火”为切入口,美国则要求伊朗先行冻结核计划。虽然“换条件、设前提”的博弈仍在继续,但这种“分阶段”谈判至少为双方留出了台阶,避免陷入彻底破局。
国际社会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中国主张通过联合国框架推动多边解决机制,强调地区稳定与非战争解决原则;欧盟也在重启2015年伊核协议的基础上积极推动重回外交轨道。历史一再证明,中东问题若陷入你死我活的零和思维,只会导致更深层的混乱与仇恨循环。
理性回归是唯一出路
可以说,当前美伊对抗已达近年来最紧绷状态。但从现实判断,无论是华盛顿还是德黑兰,都并不具备或真正渴望发动一场全面战争的意志与资源。特朗普所谓“极限施压”,更多是为谈判增加筹码;而伊朗展示导弹与战备姿态,也是在宣示自身底线,不容轻侮。
未来局势的走向,关键取决于三个变量:特朗普政府如何平衡内外压力、伊朗核计划是否实现关键突破、以及国际社会能否形成有效协调力量。在这个全球局势日趋碎片化、多极化的时代,一次中东冲突的全面爆发,很可能成为撼动国际秩序的催化剂。
战争或许从未远离,但理性从未失效。如今各方必须把手放在刹车上,而不是油门上。世界,已经伤不起再一次的中东灾难。(责任编辑:张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