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疑惑的是,为何最有实力的洛马却成为第一个被淘汰的竞争者?有分析指出,这或许与美军高层对“军工垄断”现象的担忧有关。毕竟,洛克希德·马丁目前已经掌控了F-35的庞大生产线,如果连下一代舰载战斗机也让其承包,那么在未来几十年内,美国战机生产恐怕将完全由其一手主导。
从均衡利益、打破垄断的角度出发,美国政府更倾向于在三家军工巨头间分配关键项目。当前,洛马已稳稳掌握F-35订单;诺斯罗普·格鲁曼手握B-21轰炸机,订单稳定;而波音却没有一款真正意义上的主力战斗机在手。尽管获得了F-47项目初步合同,但那仅是进入研发阶段,最终是否能批量量产仍是未知数。眼下波音仍然亟需一个“拳头项目”来挽回颓势。
因此,从产业结构和企业生存角度来看,给波音一个像FAXX这样的大项目,既能扶持其度过危机,也能有效控制军工巨头之间的竞争态势,形成相互制衡的局面。
双线承包节省成本,波音能否逆袭?
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波音同时承接空军与海军的六代机项目,还能在系统架构、零部件、生产线建设等方面形成资源共享,减少重复投入,降低整体成本。这对于美军整体的六代机开发与部署,是一笔不小的节省。
但问题在于,波音近年的“拉胯”表现让人难以放心。从F/A-18E/F升级缓慢,到KC-46迟迟不能交付,再到民航产品接连出现质量危机,波音已多次让客户失望。如果未来FAXX真的交由波音负责,能否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依旧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美军愿意给予波音机会,但成败的关键最终还是要靠波音自己争气。能否抓住这次机会走出低谷,或许将决定波音未来十年的命运。(责任编辑:张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