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三大军工企业中,波音眼下的日子显然最不好过。根据英国《路透社》的最新报道,美国海军即将对第六代舰载战斗机项目——FAXX(Future Air Dominance Carrier-based Aircraft,未来空中优势舰载机)做出关键承包商的选择。虽然眼前签署的研发合同金额可能只是几十亿美元的级别,但一旦项目定型并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其总价值有望飙升至数千亿美元。
这是因为FAXX将取代现役的F/A-18E/F“超级大黄蜂”舰载攻击机,同时还将具备作为新一代舰载电子战平台的潜力。若按一比一的比例替换现有“超级大黄蜂”机队,那么未来FAXX的总采购量将可能达到700架左右。考虑到每架六代机的单价肯定远超现有的F/A-18E/F和F-35C,加之未来数十年内的维修、升级、后勤保障等成本,这个项目的整体投资规模必然是一个天文数字。
对谁来说都是一块巨大的“蛋糕”,自然也是美国几家顶级军工企业必争之地。
FAXX酝酿已久,进展一波三折
事实上,FAXX项目早在2013年4月3日就已经立项。根据当时美军发布的调研文件,这款未来舰载战斗机不仅要在空中格斗、对地打击、海上目标打击以及近距空中支援等方面具备全能作战能力,还必须拥有比现有舰载战机更强的隐身性能、更先进的传感器系统、更高效的武器搭载能力和更远的航程,同时能够与舰载无人机和防空系统协同作战。
大V谈美将公布新舰载机承包商,洛马被曝出局
原计划是到2030年前后实现初始战斗力部署,但实际推进过程中却频频受挫。由于美海军对各项技术指标的要求极为苛刻,导致参与竞标的方案迟迟无法通过审核。而项目推进迟缓也严重打击了国会方面的信心。早在2020财年,FAXX的研发预算申请为2070万美元,但参议院军事委员会直接削减了三分之二,仅批准710万美元。到了去年夏天,甚至曾有议员提出干脆取消该项目的所有经费,所幸美国海军力保之下,FAXX得以“苟延残喘”,但预算依旧捉襟见肘。
不光是海军的FAXX项目进展不顺,美国空军的第六代战斗机项目NGAD(Next Generation Air Dominance,下一代空中优势系统)一度也陷入停滞。彼时,美军的六代机前景可谓一度黯淡无光。
中国的“歼-35”让美军坐不住了
转机出现在去年10月之后。起因是中国的“歼-35”隐身舰载机的亮相引起了美国军方的高度警惕。不同于“歼-20”偏向空军用途,“歼-35”被认为是专为航母打造的舰载战机,并且已发展出空军型和海军型双线产品。
F-35C作为美国海军当前的主力隐身舰载机,在性能上或许还与“歼-35”旗鼓相当,但如果中国真的在“歼-35”基础上推进六代舰载机的研发,那美军的代际优势将被迅速削弱。而根据公开报道,中国至少已有两款六代机正在试飞,其中沈飞的机型被广泛猜测未来可能配套航母部署。
意识到技术优势正在流失,美国军方顿感形势严峻,于是空军和海军的六代机项目在去年下半年纷纷“起死回生”,迅速提速。
波音、诺格、洛马三足鼎立,最强者意外出局
目前参与FAXX项目竞标的企业包括波音、诺斯罗普·格鲁曼和洛克希德·马丁三大传统军工巨头。其中,洛克希德·马丁无疑在战斗机研发领域经验最为丰富,是F-22和F-35两款五代机的主承包商,在隐身战机的设计、整合和批量生产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起初外界普遍认为,洛马将是拿下FAXX的最大热门。
然而,美国海军审查三家企业的设计方案后,却意外地对洛马的方案提出了较多否定意见。主要原因在于其所提交的设计方案未能满足海军对新型雷达系统、舰载起降适配性等方面的具体技术要求。最终,洛克希德·马丁成为首家出局者。虽然美海军至今未正式对外宣布洛马淘汰的消息,但《路透社》3月初已引述知情人士确认其已被排除出竞标名单。
这样一来,只剩下波音与诺斯罗普·格鲁曼两家仍在角逐。但这两家在战斗机领域的技术底蕴,显然都不及洛马。
波音这些年可谓“多灾多难”——从民航业务的“星际客机”事故频发、工程师大规模裁员、工会罢工风波不断,到军工项目如KC-46加油机进度延误、性能问题层出不穷,几乎处处被负面缠身。直到近期,波音才凭借F-47——美国空军六代机的初步研发合同获得一丝喘息机会。
诺斯罗普·格鲁曼则长期深耕战略轰炸机领域,B-2和B-21隐身轰炸机都是其代表作。但在空优战斗机领域,其影响力和技术经验远不如洛马。
美国政府或有意打破“垄断”
令人疑惑的是,为何最有实力的洛马却成为第一个被淘汰的竞争者?有分析指出,这或许与美军高层对“军工垄断”现象的担忧有关。毕竟,洛克希德·马丁目前已经掌控了F-35的庞大生产线,如果连下一代舰载战斗机也让其承包,那么在未来几十年内,美国战机生产恐怕将完全由其一手主导。
从均衡利益、打破垄断的角度出发,美国政府更倾向于在三家军工巨头间分配关键项目。当前,洛马已稳稳掌握F-35订单;诺斯罗普·格鲁曼手握B-21轰炸机,订单稳定;而波音却没有一款真正意义上的主力战斗机在手。尽管获得了F-47项目初步合同,但那仅是进入研发阶段,最终是否能批量量产仍是未知数。眼下波音仍然亟需一个“拳头项目”来挽回颓势。
因此,从产业结构和企业生存角度来看,给波音一个像FAXX这样的大项目,既能扶持其度过危机,也能有效控制军工巨头之间的竞争态势,形成相互制衡的局面。
双线承包节省成本,波音能否逆袭?
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波音同时承接空军与海军的六代机项目,还能在系统架构、零部件、生产线建设等方面形成资源共享,减少重复投入,降低整体成本。这对于美军整体的六代机开发与部署,是一笔不小的节省。
但问题在于,波音近年的“拉胯”表现让人难以放心。从F/A-18E/F升级缓慢,到KC-46迟迟不能交付,再到民航产品接连出现质量危机,波音已多次让客户失望。如果未来FAXX真的交由波音负责,能否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依旧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美军愿意给予波音机会,但成败的关键最终还是要靠波音自己争气。能否抓住这次机会走出低谷,或许将决定波音未来十年的命运。(责任编辑:张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