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拍到的视频里,防暴警察向人群发射橡皮子弹,一名少女举着“我们不是库尔德人,不是居伦派,我们是土耳其人”的标语倒地。这不是普通的抗议——共和人民党已号召“全国罢工”,土商联宣布暂停缴纳税款,就连埃尔多安的老巢开塞利省,都出现了“不要苏丹”的涂鸦。
历史的暗线正在交织:1960年政变前,曼德列斯镇压异见;1980年政变前,经济崩溃引发动荡;2016年政变前,军队与政府的裂痕公开化。如今,这三个条件全部具备:司法沦为政治工具(1600所私立学校被关)、通胀吞噬中产阶级、军队高层离心(总参谋长办公室空无一人)。
更致命的是国际环境:美国召回大使,欧盟冻结入盟谈判,沙特悄悄接触反对派——埃尔多安的“多极化外交”成了空中楼阁。尾声:博斯普鲁斯海峡的黎明前,此刻的总统府,埃尔多安的办公桌上摆着最新民调:支持率41%,创15年新低。窗外,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渡轮闪烁着灯火,宛如1960年政变当夜的伊斯坦布尔。当年,军队坦克碾碎了曼德列斯的独裁梦;如今,无人机正在航拍抗议人群的规模。有个细节耐人寻味:2025年3月的逮捕行动中,警方刻意避开了伊马姆奥卢的选民数据库——那里面,躺着600万张未兑现的选票。
土耳其谚语说:“骆驼能忍,驼背不能忍。”当库尔德停火、经济崩盘、反对派崛起形成共振,当军队、司法、媒体三大支柱集体倾斜,埃尔多安的“苏丹式统治”已走到悬崖边缘。正如1960年的曼德列斯、1997年的埃尔巴坎,任何试图阻挡历史潮流的强人,最终都将成为潮流的注脚。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黎明,从来不属于紧握权力不放的人。 #深度好文计划#(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