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空中力量领域的竞争再度升温。中国第六代战斗机歼-36完成第三次高调试飞仅四天后,美国波音公司宣布启动F-47项目。两国在“穿透性制空”技术上的较量正逐渐改变未来的空战规则。
3月25日,社交媒体上流传的最新试飞视频显示,中国第六代战斗机歼-36完成了第三次试飞任务。视频中首次清晰展示了该型战机的完整降落过程,其流畅的气动外形和独特的无尾翼设计引起了国际军事观察家的广泛关注。此次试飞距离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宣布波音公司赢得F-47六代机研发合同仅隔四天,这一时间点引发了外界诸多猜测。
从技术细节来看,歼-36的设计理念已突破传统战斗机框架。根据多源卫星影像和试飞画面测算,该机长度超过22米,翼展达16米,采用颠覆性的三发无尾翼布局,隐身性能指标可能达到RCS 0.0001平方米级。航空工业集团首席技术专家王海峰团队在2024年发表的论文中系统阐述了穿透性制空理论,这是歼-36的核心设计逻辑,通过超长航程、超强载荷与极致隐身实现战略威慑。
从作战效能来看,歼-36的基础航程为3500公里,并具备空中加油能力,使其作战半径足以覆盖第二岛链关键节点。其6米级内置弹舱可搭载8吨级弹药载荷,既能执行传统制空任务,又能实施纵深战略打击。动力系统采用“1+2”创新配置,在超音速巡航时只需启动单台发动机,这种设计在保证航程优势的同时,解决了传统重型战机机动性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