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业内:英伟达熊市趋势可能才刚开始(2)

2025-03-04 10:12:15 来源:金融界

类似的情况还可以在手机与超级计算机的比较中看到。iPhone 12的运算能力高达每秒11万亿次浮点运算,相比1985年的Cray-2超级计算机,性能提升了5000倍。然而,iPhone 12的售价(按2024年美元计算)约为1000美元,而Cray-2超级计算机在1985年的售价高达1600万美元。也就是说,在计算能力飞跃式提升的同时,硬件成本却大幅下降,市场未必会持续向英伟达支付高额溢价。

如果未来计算能力的提升以更低的成本实现,英伟达的利润率可能难以维持当前水平,从而影响其长期增长预期。

数据中心支出是否可持续?

另一大市场关注点在于,大型科技企业的AI数据中心支出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以微软(MSFT)为例,其资本支出在2015财年仅为60亿美元/年,而在AI浪潮兴起前的2021至2022财年已增至200亿美元/年,这一支出规模帮助微软实现了收入从900亿美元增长至2000亿美元的飞跃。

然而,分析师普遍认为,这种高额资本支出并不会长期持续。微软、Meta、Google、Amazon、Apple等科技巨头之所以将其定义为“资本支出”,正是因为这些投资具有一次性特征,而非每年都需要高强度投入。换句话说,当前AI数据中心的扩张,可能只是短期现象,而非长期趋势。

如果AI数据中心的支出模式类似于铁路建设,那么在基础设施铺设完成后,投入将趋于减少。例如,美国铁路建设在1887年达到顶峰,但之后新铁路的铺设量便迅速下降。同理,AI数据中心的扩张可能也会在达到一定程度后进入稳定期,从而影响英伟达的长期市场需求。

从市场传出的消息来看,微软甚至已经开始调整AI基础设施投资策略,包括取消部分数据中心租约。如果AI芯片市场真的有5万亿美元的规模,微软等科技巨头很可能会寻求其他方案,而不是长期接受英伟达55%的高额利润率。这一信号表明,英伟达当前的营收增长可能只是“潮水期”,而不是长期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责任编辑)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