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外交政策一直强调合作共赢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美国的孤立主义和单边主义形成鲜明对比。从经济角度看,中欧合作有望进一步加深。但在国防、安全和外交政策方面,中欧合作空间受限于欧洲是否能独立自主,摆脱美国的控制。目前由于俄乌冲突和欧洲难以摆脱美国制约,加上美欧拥有共同价值观,中欧合作的空间可能会被压缩。例如,在经济上,欧洲对中国仍有许多保留,如未解除对中国的芯片出口限制,电动车关税问题也未解决。因此,中欧要扩大合作领域,推动经济全球化,还需克服许多障碍,关键在于欧洲能否摆脱美国的控制。
在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会见菲律宾外长,宣称将在南海问题上扩大投入。特朗普政府正试图建立围堵中国的圈子,会见的外国领导人多为中国近邻。美国提出的一些议题,如操纵巴拿马运河管理权、管控格陵兰岛等,都是为了削弱中国的国际贸易影响力。美国与菲律宾的合作意图明显,旨在干涉南海事务。美国国务院重申不会撤走部署在菲律宾的堤丰中程导弹,以应对所谓的“日益增长的威胁”。
中国对此早有准备,多年来一直在加强南海防卫。在这次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中国外交官和学者强调了南海问题的历史背景,揭露了菲律宾在南海非法扩建岛礁的行为。中方应对措施包括通过外交途径和学术研究证实中国南海主权的合法性,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南海和平与主权安全,以及做好充分的军事准备,应对一切外来干预势力。中国在南海主权维护上拥有强大的实力,相关当事方和外来干预者对此都有所忌惮。(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