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日益凸显的兵员短缺问题,外部助力的减少也让乌军难以为继。当前,美国和欧盟多国都进入到了援乌疲劳期,不容乐观的经济形势加上日益严峻的地区安全环境,让这些国家更倾向于通过和谈的方式,来结束这场持续近三年的冲突。再加上特朗普上台后,美国新一届政府极有可能退出援乌阵营,美欧关系又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援乌只会对欧洲国家自身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面对后方兵源的问题,乌军方面也知道藏不住了,乌克兰陆军司令德拉帕特选择出面承认逃兵现象,而这时候,法国方面却表示,自己这边并不会给逃兵定罪。这番话一出,可想而知未来在法国受训的乌军,出现逃兵的现象恐怕会越来越多,而法方摆出这种态度,看起来也是对乌军失去了信心。事实上,乌军内部的逃兵现象已经相当严峻,此前就有乌议员透露,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已经有超过10万名乌克兰士兵擅离职守,或者直接当了逃兵。
一开始法国和乌克兰的计划执行者想办法掩盖了这件事情,毕竟实在是太难看了,所以他们在法国对逃兵进行抓捕。只不过抓到现在还有500个逃兵没有被抓回来。最近一段乌克兰准备让这支部队回国参加战斗,一点人头才发现,还少了五百多人。直到这时他们才意识到这里出了一支逃兵部队。这支部队的遭遇并非个例,在战场上还有更多,更离谱,更大规模的军队溃逃事件,光是已经被确认的成建制逃亡的就已经有32000人了。
其实更深的问题在于,乌克兰的海外动员显然并非建立在兵员质量的考量之上,而更多是数量上的需求。士兵的数量固然重要,但如果缺乏基本的军事技能和心理准备,他们只是另一种形式的“炮灰”。回想第155机械化旅的失败案例,这支乌克兰寄予厚望的“法械旅”曾是西方援助的标杆,然而却因为新兵比例过高、训练时间不足、装备操作复杂等原因在战场上一触即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