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国连续发布南海争议海域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有外媒表示这表明中菲双方在该海域的主权争夺,正从海上直接冲突转向法律战。对此,中国南海问题专家1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菲在南海争端上的法律挑战早已开始,只是不同阶段冷热不同、重点不同,并且当前南海地区发生小规模、偶发性、擦枪走火事件的可能性呈上升趋势。
11日上午,在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所谓“南海仲裁案裁决”出台8周年之际,华阳海洋研究中心、中国南海研究院和中国国际法学会在京联合发布《南海仲裁案裁决再批驳》报告,指出仲裁裁决存在重大谬误和瑕疵,已成为南海和平稳定的“麻烦制造者”。
报告发布会现场吸引大批外国媒体。有日本《朝日新闻》记者询问,外界是否可将该报告的立场视为中国官方的立场或主张。对此,华阳海洋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国南海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吴士存回应称,报告并非中国政府发布的,“我们是智库,但我们和官方的立场是一致的”。
连日来,中方连续发布了多份关于南海争议海域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包括8日下午自然资源部南海生态中心和自然资源部南海发展研究院共同编制的《仁爱礁非法“坐滩”军舰破坏珊瑚礁生态系统调查报告》、10日《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
黄岩岛海域珊瑚礁。(生态环境部)
新加坡《联合早报》援引相关专家的分析称,中菲围绕“谁是生态环境破坏者”的问题针锋相对,显示双方在该海域的主权争夺,正从海上直接冲突转向法律战。
对此,吴士存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菲在南海争端上的法律挑战早已开始,只是在不同阶段冷热不同、重点不同,“法律挑战将会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