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西科斯基公司认为,S-71与S-70(当时正以YUH-60之名在美军测试)的大范围通用性,将显著降低陆军的采购成本。虽然如今看来颇有道理,但在S-71全尺寸模型亮相的1973年,西科斯基还没有展现出让美国陆军敢于把武装直升机和运输直升机这俩“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的实力,因此最终参加竞标的是贝尔公司的YAH-63和休斯公司的YAH-64。
如今S-70系列的成功,早已无需多言;而在此基础上“青出于蓝”的直20,更是成为陆海空三军都在批量采购的我军新质战斗力代表。因此,新武直的孕育条件,自然会比当初“胎死腹中”的S-71要强上很多。虽然新武直和直20的生产厂家不同,但同在航空工业旗下,加之曾有过直20系列改型的生产计划作为练兵,使得虽然新武直的研制进度长期不为外界所知,但一旦它以试飞姿态亮相,就意味着“行百里者半九十”。
参考国内其他型号的经验,同时投入多架原型机以进一步缩短试飞周期,在新武直上实现的难度只会更低。
回头来看,直10在研发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装备上解决了有无问题和应急问题,其“接班人”问题也很早就为用户所关注。在用户看来,性能相比直10全面提升的新武直,如果能实现“短平快”式列装,批量形成战斗力,并替换一线部队的直10,将是在现有指挥保障架构下,显著降低陆航/空中突击部队在“决战决胜”过程中付出代价的关键选择。
那么,新武直的列装进度会有多快?这里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当初直19的研制列装进程。根据2022年11月出版的《中国直升机简史》记载,凭借直9WA/WZ、直10等型号的技术积累,2009年2月部队批准立项前被称作“直9窄机身”的直19,实现了“当年立项、当年完成详细设计、当年进入总装”的奇迹,原型机于2010年7月实现首飞。通过试飞团队与设计人员的实时深入探索交流,直19的试飞改进做到了“对症下药”,短时间内完成了大量的调整试飞内容,使得该机2011年11月就完成定型,2012年列装部队,并在同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首次公开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