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将在赤道洋流影响下通过巴拿马运河,并迅速扩散到南太平洋地区。在2400天(约6.6年)内,部分污染物将经澳大利亚北部海域扩散到印度洋。3600天(约9.9年)后,污染物将覆盖几乎整个太平洋。
研究特别指出,虽然核污水是在日本排放,但随着时间推移,浓度更高的污染物(图示黄色和红色部分)将沿北纬35°向东移动。
研究团队还选择了三个靠近北纬30°的城市,将三个城市附近海域的污染物浓度进行比较。在核污水排放的4000天(约11年)内,日本宫崎附近海域率先出现污染物,之后为中国上海,再之后为美国圣迭戈。
这三地的污染物浓度一开始快速上涨,后期逐渐稳定。2000天后,宫崎附近的污染物浓度基本在每立方米0.001个单位以上。但到4000天之时,圣迭戈附近海域的污染物浓度升至0.01,远高于宫崎和上海。
研究指出,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福岛位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大部分污染物不会沿陆地边缘向南北方移动,而是随北太平洋暖流向东扩散。研究认为,模拟结果说明在核污水排放初期,应考虑亚洲沿岸海域的核污染物影响。
但在后期,由于北美附近海域的污染物浓度高于大部分东亚沿海,则应该重点考虑核污染物对北美的影响。
为了拉拢日本和韩国在东亚组成“铁三角”,美国政府一直支持日本的核污水排海计划。日本等到上周五的美日韩戴维营峰会后才正式公布核污水排海时间,意味着日本的决定得到了美国和韩国政府认可。
韩国海洋科学技术研究所与韩国原子能研究所今年2月联合发表的模拟结果与清华大学的模拟类似,预测核污水将向东抵达美国。
韩国的模型仅针对氚的扩散。模拟显示受日本暖流影响,核污水中的氚将先向东边扩散至美国西海岸,然后向太平洋北部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