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24小时热点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美日韩戴维营峰会的声明中,为啥要把东盟写进去?(3)

    2023-08-22 13:46:48 来源:观察者网

    第一,“磋商“。就各方关切的打造亚洲北约核心圈的举动,能够匹配的关键词是”磋商“,就是如果有事的时候,迅速相互磋商,就影响其集体利益和地区安全的地区挑战、挑衅和威胁,通过磋商协调应对。

    有”磋商“当然理论上比没有”磋商”要进一步,但考虑到,美国与日本、韩国分别签署了军事同盟条约,信息、情报的共享与交流,在双边层面事实上已经长期持续运行,这个三边“磋商”机制在现有机制上能够带来多少实质性的增量,仅从现有的文字表达来看,可能是难以确定的,还有待实际的检验。而且结合美国以及北约在欧洲地缘政治问题上当下正在进行的各种磋商、协调乃至合作行动来看,其真实的效能,可能在相当程度上可以预计大概率会出现不确定性。

    位于冲绳的驻日美军基地(图片来源:ICphoto)

    更重要的是,从《磋商承诺》文件的内容看,虽然第一段界定了有事要进行磋商,但第二段立刻表明“我们各国保留采取一切适当行动维护我们安全利益或主权的自由。该承诺不会取代或以其他方式违反《日本和美国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安全条约》以及《美国和大韩民国之间的共同防御条约》中的承诺。本承诺无意产生国际或国内法规定的权利或义务。”进一步退两步的感觉跃然纸上,有理由催人思考,这种无意产生权利义务的协商承诺,除了让白宫多一个成果用来发新闻,让拜登多一个成果用来竞选总统,真正能够产生的效果究竟在哪里。

    进一步说,这个“磋商”机制最大的想象空间,是美日韩三方未来在台海、南海有事时可能介入的强度,“亚洲小北约”的想象,也是从这个角度延伸开来的。但是,如果回到文本,就会发现这样一个无情的现实: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明确提到了“包括武力的使用”,到了《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就变成了“所有措施”,“军事”或者“武力”的措辞没有出现;在美韩条约第三条里,采取的“行动”更突出一个符合国内法律过程,以及还通过备忘录形式压缩可能涉及提供军事援助以及武力使用的范围。

    (责任编辑)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