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学人》8月8日文章,原题:为什么美国未能与中国脱钩
当地时间8月7日,美国总统拜登在华盛顿白宫。
尽管白宫想方设法,但许多表面的“去风险”实际上并非那么回事。中美贸易联系非但没被削弱,反而以更加复杂的形式存在。美国想在印度、墨西哥、越南等国推进“友岸外包”,取代之前从中国的进口。数据显示,去年美国从“低成本”亚洲国家进口的商品中仅有51%来自中国,低于五年前的66%。可问题是美国盟友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也在增长,它们往往充当中国商品的包装中心。这意味着,尽管美国可能不像以前那样直接从中国购买那么多产品,但两国经济仍相互依赖。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卡罗琳·弗罗因德等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特定行业与中国贸易关系最紧密的国家是(美国)贸易方向调整的最大受益者,这表明中国深厚的供应链对美国仍非常重要。在美方最想限制中国的先进制造业产品类别中,情况更是如此——2017年至2022年,中国大陆产品在美国进口中的份额下降14个百分点,而来自中国台湾地区和越南(从中国大陆大量进口)的商品则获得最大市场份额。实际上,一些产品只能在华采购。有时,盟友出口到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的产品,只不过是为规避关税而重新包装的中国产品。
几种“假脱钩”都可在中国“后院”找到。2018年东盟地区7%的出口归因于中国某种形式的生产,更新数据表明中国的重要性自那时起只增不减。在东盟监测的97个产品类别中,69个类别中国出口份额有所增加。电子产品是最大类别,今年前六个月,中国在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越南的此类商品销售额增至490亿美元,比五年前增长80%。外国直接投资也有类似情况,中国在东南亚重要国家的投资已超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