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慧萍:对于这起事件本身,实际内情并不很清楚,不好做判断是否具有针对性,或者是否会牵涉更大范围,也许只是个案。
但在当下的政策环境之下,涉及到敏感领域的活动会受到一定限制,即便是中德之间低政治领域也会受到影响,比如一些学者到德国访学的签证可能会比较困难;高校合作、技术合作,尤其在德方看来是军民两用的一些项目合作,会受到更加严格的审查;国防军工就更不可能了。
观察者网:李强总理首次出访选择德法两国,其实比较这两个目的地,今年初马克龙访华之后,中法关系和中德关系似乎存在一些落差。最近马克龙又有了新表态,希望参加金砖峰会,对北约秘书长人选表示异议,您怎么看中法和中德的温差,以及马克龙最新的表态?如果争议长期化,会在欧洲内部引起一些什么效应?
伍慧萍:法国和德国的外交传统是有区别的,这一点过去采访中也提过。法国更倾向大国外交传统,有更清晰的全局观,心态也更开放一些,突出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主权大国应该与各阵营发展友好关系,但它也强调跟美国紧密的盟友关系,包括马克龙访美期间也强调这一点,对此我们不应有误判。只不过,法国对美国盟友的认可程度比德国要稍微弱一些,对北约的批评更多一些,更突出发展欧洲的独立防务。
至于德国,我们看到在俄乌冲突后,在安全架构上更加倚重北约,自身也希望在北约内部强化欧洲支柱,阵营归属意识更强。
这是德法的分歧,但我们也不能过于放大这种分歧。比如说,现在国内可能认为法国在对华问题上更为友好,但其实也不能抱太大期待,在一些根本性原则性问题上,德法的基本表态还是归属西方阵营,只不过德国人可能更实在一些,有些问题会直截了当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