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24小时热点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瓦格纳”:俄罗斯手中的一把双刃剑?(2)

    2023-06-26 15:15:45 来源:澎湃新闻

    于是,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一批退伍的原苏军官兵开始出现在世界上各个充斥暴力和杀戮的角落,尤其是中亚、巴尔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在这些地方,各派武装用的都是物美价廉、结实耐用的苏制武器,甚至还曾部分接受过苏军教官的培训。要想在战场上取得压倒性优势,寻找熟悉苏制武器(特别是像战机、坦克这样的“高价值兵器”)的战士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最会操作和使用这些武器的,自然是原苏联和东欧国家军队的官兵。为迎合这种需求赚取利润,也为了避免太多退伍军人在俄国内蜕变为难于掌控的“高素质武装罪犯”,由俄官方或半官方机构出面,暗地里组织了一批退伍苏军官兵出国打“团战”施展“专业技能”。最早见诸报道的俄罗斯私营军事公司便是由俄联邦安全总局幕后推动成立的Rubicon小队,他们早在1992年就兵抵波黑与当地塞族民兵并肩作战;此后,又有报道称俄雇佣兵在塔吉克斯坦配合塔政府军与叛乱分子作战。

    很快,俄罗斯的私营军事公司开始集体将业务领域转向非洲——这里的不少国家有着丰富的资源,但由于内乱濒临崩溃、军力脆弱、亟需帮助。在世纪之交,俄罗斯的私营军事公司足以为需要帮助的非洲国家政府提供安全服务,受援国则购买俄制武器并寻找懂得驾驭这些装备的俄军退伍官兵,同时向俄企业开放本国资源的开采权,这种“商业运作+地缘安全”的互动模式至今仍在延续。而在彼时,经济衰退严重的俄罗斯也毫不吝惜向有需要的非洲国家出售先进武器装备——比如向埃塞俄比亚出售苏-27战机的同时,再向其死敌厄立特里亚出售米格-29战机,其驾驶者中则有不少来自俄空军的退伍飞行员,他们甚至在空中“自相残杀”。

    进入21世纪,借助苏联时期对非武器援贸的原始积累,俄罗斯一跃成为非洲大陆最大的武器供应商;而俄罗斯的私营军事公司,也在非洲及有局部冲突的世界各地“登堂入室”。著名地缘政治学家罗伯特·布莱克威尔和珍妮弗·哈里斯在他们2016年出版的合著《以其他方式进行的战争:地缘经济学与治国方略》一书中对一种“地缘经济学”作出了定义,即“利用经济工具促进和捍卫国家利益,从而产生有益的结果”。实际上,这说的就是俄罗斯及其私营军事公司早年在非洲施行并沿用至今的“经营模式”,也为日后“瓦格纳”的横空出世做了铺垫。

    (责任编辑)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