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诞生于冷战环境下,骨子里带着集团政治、阵营对抗的基因。冷战结束后,G7不愿“睁眼看世界”,罔顾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潮流趋势,仍深陷阵营对抗的旧梦,在封闭排他的道路上狂飙。近年来,G7曾多次尝试扩员,但均由于成员内部各怀鬼胎而不了了之。为改造俄罗斯,G7一度将其吸纳为会员,但最终还是由于三观不合而分道扬镳。
“自闭”的特性也决定了G7难以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理念,更无法给国际社会应对全球风险挑战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记得2009年上映的美国灾难片《2012》中,G7直接用英语开会,为各国摊派任务打造新的“诺亚方舟”,这是G7领导世界的心理投射,但至少他们还认同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结果现在呢?
回顾近年来的G7峰会议程,一个大的趋势,就是削减贸易壁垒、促进全球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等关系国际经济民生的议题越来越少,越来越被边缘化,而更多注意力被投放到大国竞争、地缘博弈、意识形态较量等西方“自嗨”的议题上。
“小圈子”适应不了当今世界的大变局,更解决不了全球面临的大挑战。2008年,面对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七大“公子”面面相觑、束手无策。正是G20临危受命、拨乱反正,发扬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伙伴精神,才将滑向深渊的世界经济拉回正轨。从此,全球治理有了更大的江湖,国际社会自然也无需理会几个没落贵族“开小会”。
▲2008年11月,首届G20领导人峰会在华盛顿召开。
病症三:固守意识形态偏见的“强迫症”
欧洲理事会前主席图斯克曾说,“G7不仅是政治和经济利益俱乐部,它首先是一个拥有相同价值观的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