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造船厂之前展示的国产航母模型。
从陆基到舰载的技术门槛
目前各国现役的舰载战斗机几乎都是从陆基战斗机发展而来,只是具体的做法有所不同而已。美国F/A-18系列舰载战斗机最初的原型是与YF-16竞标失败的YF-17陆基战斗机,但是从YF-17到F/A-18的设计改动相当大,几乎可以视为两种不同的战斗机。而美国F-35B/C和法国“阵风”M舰载战斗机与陆基战斗机几乎同时研发,采用了“一机两型”的模式。苏俄的苏-33和米格-29K则是先有了陆基战斗机的基本型号,再以此为基础进行改进研发。
不管采用哪一种模式,鉴于起飞、着舰以及海上作战部署的特殊要求,舰载战斗机相比陆基战斗机的改进幅度都是相当大的。首先,从机体设计上讲,舰载战斗机的主体结构必须进一步增加强度,以便能够承受着舰时的巨大冲击力以及使用尾钩挂住拦阻索时产生的强大拉力。前起落架和主起落架的主承力结构也要增强,特别是前起落架,一般都要采用双轮设计。如果是弹射起飞,则前起落架还要进一步增强并设置牵引杆。
舰载战斗机的主机翼相比陆基战斗机,通常要增加翼展,主要是为了增加升力以及减小着舰速度。同时,为了节省在飞行甲板以及机库内停放占用的面积,主机翼还要设置全自动折叠/展开机构。当然,关于折叠机翼的设计也有例外的型号。比如,著名的F-14舰载战斗机就没有折叠机翼,而是利用其独特的变后掠翼设计来减少占地面积。在目前世界几款现役舰载战斗机中,F-35B和“阵风”M也没有折叠机翼。F-35B自身就可以利用动力系统进行起飞时的增升,所以其翼展与F-35A相同,均为10.7米,F-35C则增加到了13.1米,并且采用了折叠机翼。而“阵风”M虽然也保持了与陆基战斗机相同的10.8米翼展,但是该机可以利用鸭翼产生的脱体涡来为主翼增升,所以其起降性能也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