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24小时热点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转折中的人民海军航空兵和朝鲜核政策(4)

    2022-09-11 15:55:00 来源:观察者网

    另外2022版对核武力的指挥控制也进行了细化描述,虽然内容并不令人意外:核武力服从于朝鲜最高领导人——国务委员长的指挥;如果核武力指挥控制体系因敌对势力的攻击处于危险——换言之一旦遭遇“斩首打击”,核武力将自动按照预案打击敌对势力的重要目标;当然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朝鲜已经有了类似苏/俄“周界/Периметр”(其更广为人知的绰号是“死手/Мёртваярука”)的核反击自动控制系统,更多体现的是朝鲜对外表明敢于将核武器投入实战的决心。

    而体现类似决心的内容,其实在法令第一部分“核武器的使命”中就明确提出了:“若遏制战争目的遭到失败时,朝鲜核武力履行旨在击退敌对势力的侵略和攻击,争取战争决定性胜利的作战使命。”这一条同样在2013版法令中被提及,只是被简略描述为“朝鲜核力量将用于威慑和击退对朝鲜的威吓和侵略,对侵略据点进行毁灭性的打击。”

    总之,相比2013版,2022版的确是一部更加真实,可操作性更强的政策法令,而这种进步显然并不是因为朝鲜“笔杆子”的写作水平在这9年之间,实现了类似“从阿怡到施佬”的跨越式发展。尽管2013版法令是在朝鲜第三次核试验不到两个月后“趁热”而来,但综合外界估计,那次试验的当量仅相当于1万吨左右的TNT炸药,再加上朝鲜当时连射程2000千米级别的弹道导弹技术都尚未完全掌握,如果让2022版法令“穿越”到完全不具备实施可能性的2013年颁布,反而会成为一个笑话。

    要让核武力在不到十年内从一个笑话变成一个几近既成事实的成果,对于朝鲜来说并不容易。金正恩在此次施政演说中,也没有回避朝鲜人民为了完成国家核武力建设“勒紧裤带”的事实:

    回到2022版法令,很多朋友读到中文译本时,无论其对朝鲜核武力的观感如何,普遍有着相似的第一感受:从总体结构到遣词造句,它都很像是一个拥有三位一体核力量的大国颁布的法令,丝毫看不出是出自一个核武库规模还很小,且长期给人封闭落后印象的“非法拥核”国家之手。

    而从外界的反应来看,普遍认为法令本身更多是对内凝聚人心的手段,对外作用上几乎是“多此一举”,比如金正恩在演说中提到的“拥核国”地位,显然不可能因为一纸法令就得到国际组织的正式承认。但笔者认为,这种对“名正言顺”看似不切实际的追求,很可能是金正恩时代朝鲜谋求“正常化国家”的一部分。

    射程可以打击美国全境的火星-17洲际弹道导弹图源:朝中社

    射程可以打击美国全境的火星-17洲际弹道导弹图源:朝中社

    从2020年开始,朝鲜逐渐在外务省等政府机构大楼上以朝语书写机构全名,一改过往“需要去那里的人自然知道那里是哪里,不需要去那里的人无需知道那里是哪里”的“朝鲜式谜语”;朝鲜最高军事行政部门的名字,从1972年之前的民族保卫省,到后来在人民武力部和人民武力省之间“反复横跳”,直到2020年改为与国际接轨的“国防省”。

    在9月4日和5日金正恩出席指导的国家防灾工作总结会议中,当他登场和离场时,全场更是只有热烈的掌声,而没有熟悉的“满塞(万岁)”声;尽管这并非说明就此在所有场合绝迹——此后金正恩出席朝鲜国庆节文艺演出时,现场群众仍然高呼“满塞”;但诸如此类的信号,近几年已经屡见不鲜:

    朝鲜阅兵方队中,不再出现朝鲜前最高领导人金日成、金正日的巨幅“太阳像”,纪念金日成、金正日生日的“太阳节”、“光明星节”也逐渐淡化政治色彩,增加节日气氛;在近两年重大节庆的文艺演出活动中,新创作歌曲的“含‘金’量”明显下降,赞颂劳动党的歌曲如《我们的母亲》等比例上升;劳动党多次组织基层党委书记大会,力求通过党的组织生活正常化,提升基层执政能力……

    这些正在朝鲜发生,非常值得关注的信号,完全值得凑出一篇论文,只可惜笔者无暇动笔,只能由正在相关领域攻读的朋友完成了。

    说回朝鲜核武力的话题,对于小国来说,靠藏着掖着反而是没法实现威慑力最大化的,以“正常化国家”的形式进行信息公开,反而能够增加可信可靠的程度。

    实际上朝鲜通过第一时间公开其洲际导弹的试射图像,乃至在火星-17洲际导弹试射前一年半就在阅兵中公开其外形,已经体会到了以少量运载工具实现最大化威慑的甜头;一份与“正常化国家”一样严谨全面,详细到各种使用条件和管理维护的核武力法令,又无形中使得原本在外界眼中可靠性成疑的朝鲜核武器,平添了几分说服力。反过来说,颁布核武力法令,也是一个“正常化国家”而非所谓“流氓国家”应有的姿态。

    总之,朝鲜在其国庆节前夕郑重颁布核武力法令一事,值得结合未来的动向继续深挖分析,笔者并非专业研究人员,在这里只是提出一种可能的方向,权作抛砖引玉。另外在金正恩这次的施政演讲中,在提及民生部分时,还有一句看似与核武力和正常化国家等话题无关,但同样颇具分量的话,“在无法用国产药品满足所有需求的情况下,要用进口药品满足治疗和保健需求”。

    金正恩时代提出的“自力更生、以民为天、一心团结”的三大口号,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不可能三角”:要想保证“以民为天”和“一心团结”,就很难100%依靠“自力更生”。

    然而在特殊的内部政治环境下,加上疫情、灾害等客观因素的严重影响,在相当多领域还不具备“自力更生”的条件时,朝鲜仍按照之前“以民为天、一心团结”的要求执行推进,导致包括顺川军用机场扩建改造工程、全国多地居民住宅、医院等建设工程在内的一大批军民重点项目一度进度缓慢。

    2020年至今,除平壤市一万套住宅建设工程等国家重点项目工程之外,朝鲜在曾遭受洪灾的新兴郡、洪原郡、咸兴市等地修建了新式住宅图源:朝中社

    2020年至今,除平壤市一万套住宅建设工程等国家重点项目工程之外,朝鲜在曾遭受洪灾的新兴郡、洪原郡、咸兴市等地修建了新式住宅图源:朝中社

    因此,金正恩在此次讲话中,以药品为突破口,颇为难得地部分承认了“不可能三角”的客观存在,对于正面临着国产替代品仍然不堪大用,又不敢“明目张胆”使用进口物资解决问题这一尴尬局面的朝鲜国民经济各部门来说,确实是一种难得的“解套”。

    一个正常化国家,没有必要无条件地事事追求100%的自力更生,尊重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在尊重与平等的基础上,放下一些不必要的“面子”,这也是中朝最高领导人会晤中反复提及的,“我们支持朝鲜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支持朝鲜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的重要前提条件。

    (责任编辑傅鑫)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