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两党均无人挺进第二轮投票。今年大选首轮投票,两党得票率加起来没过10%,而持“极左”、“极右”主张的政党,得票率加起来近六成。可见,法国政坛的变化趋势,就是在朝极端化方向发展,传统政党内部不断分裂。极左翼“不屈法国”党领袖梅朗雄,就是从社会党中“出走”的。在第一轮投票中,梅朗雄得票22%,落后勒庞1个百分点,未能晋级。虽然大选的结果,是马克龙大胜勒庞,但这里面有归票的因素。第一轮的票型,才更能说明法国政治的民意走向。这个走向,就是“极左”、“中间派”与“极右”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过去从来没有出现过。
那民粹势力为什么会在法国政坛崛起呢?原因嘛,一方面是法国人口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另一方面是马克龙任内的政策。背后的主线就是法国竞争力下降,政府无力缩小贫富差距。
先说第一条。二战以后,法国享受了一代人的“婴儿潮”人口红利。三十多年来经济稳步增长,一批法国的知名品牌、企业,在各个行业站稳了脚跟。战后的这代人,增加了法国工人阶级的话语权。政府在福利与劳工权益问题上妥协,建立起完善的福利体系,却也大幅提高了劳动力成本。冷战后,“婴儿潮”这一代纷纷老去,法国的劳动力市场萎缩,同时福利体系的财政负担增加。正好赶上全球化、欧洲一体化发展。东方某大国开启“世界工厂”模式,德国则背靠欧盟市场,发挥制造业全产业链的优势。相比之下,法国的制造业既没有规模优势,又没有体系优势,用人成本昂贵,竞争力下降,逐步衰落。
法国的产业重心转向服务业,其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达70%,而制造业则低于20%。空客是法国制造业的象征,但在该国头号上市公司中,排名进不了前三;论市值,不到奢侈品牌路易威登集团的一半。制造业衰落,国民经济过于依赖服务业,会导致一系列恶果,比如政府税收降低,技术更新减速,以及经济波动的风险上升。服务业分为高低端,高端的金融投资,财富越来越集中,低端的只能搞餐饮、旅游,结果是阶层分化、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就以全法国金融中心巴黎为例,人均GDP超过5.5万欧元,相当于澳大利亚的水平,却是法国其他地区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