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当时赶上印刷厂工人罢工,报纸基本歇业,等于把BBC送上了报道“C”位;灵活、高效的广播系统,能够吸引大量工人、适合动员;最关键的是,里斯与时任首相鲍德温关系密切,根本不怕丘吉尔,能直接向首相打报告。经过他一番陈说利害,英国政府“默许”了BBC继续唱红脸,一步步赢得工人信任,为局势降温。而里斯在辩论节目中,却悄悄压缩工人代表的发言时间。这套“表面客观”的小伎俩,早就刻在BBC基因里了。
1926年的全英工人大罢工,为BBC打响了“招牌”
所以归纳一下,BBC的成功,一是抓住技术革命的风口,二是做好了英国政府的公关。上面说的“天时、地利、人和”,加上“猪队友”丘吉尔,让BBC通过这次“罢工show”,树起了“独立”、“客观”的人设。哪怕事实并非如此,但英国民众已被“圈粉”,政府也乐见一家“有距离”的机构,小事批评、大事帮忙。BBC面子、里子赢两次。多说一句,二战的时候,里斯当上了英国新闻部长,最后受封男爵,算是“转正”了。他提出的“教化、获知、娱乐”,至今仍是BBC的信条。
罢工事件一年后,BBC获得皇家特许(Royal Charter),从一家商业机构,正式转型为公共事务法人团体。皇家特许的授权来自英国王室,独立于政府和议会,所以BBC法理上不属于政府机构;但皇家特许的规定,也具备法律效力。比如每户听众每年需缴执照费,维持BBC的运营,相当于变相征税。回头看,这是英国历史上最大的单一税收项。从早期的10先令、0.5英镑,到如今每户每年159英镑。换算人民币,够我冲5年某奇艺会员了。如果有人不交呢?首先,别想看任何电视频道、网络视频。然后有法警上门,最高罚你1000英镑,简直比美国国税局还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