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叙利亚沙姆解放武装”攻入叙首都大马士革,宣布叙政府倒台,终结了阿萨德家族在叙逾半个世纪的统治。叙局势迅速变化让世界震惊,这背后有该地区数千年历史遗留下的恩怨与冲突、外部大国的渗透与博弈以及叙内部各派势力的矛盾与争夺。从今天起,《环球时报》陆续推出“多方博弈下的叙利亚局势”系列深度认知报道,帮助读者梳理叙利亚自古至今不断累积的复杂矛盾以及内外部势力的此消彼长。在本系列第一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历史和地理的角度入手,讲述叙利亚作为古代文明的交汇点以及曾经的地区强国,如何在2011年内战爆发前一步步沦为分裂破碎的国家。
强敌林立,在帝国间几经易手
在古代历史上,“叙利亚”并非一个国家的称谓,而是泛指今天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甚至土耳其南部部分领土的地中海东岸地区。这一地理位置使得叙利亚一直是东西方文明接触碰撞的交际线。相比周边地带,这一区域相对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因此被称为“肥沃的新月地带”。
公元前10世纪,西亚北非地区进入帝国时代。叙利亚虽是古老文明的交汇区,却始终未建立起强大的国家,反而先后被亚述帝国、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等周边强大帝国所征服。
强敌林立,一直是叙利亚面临的主要问题。
公元前4世纪,位于希腊北部的马其顿王国崛起,迅速平定了希腊内乱并开始对外征服。年轻的亚历山大国王带领希腊军队东征,将彼时处于波斯帝国统治下的叙利亚地区纳入版图。虽然帝国因亚历山大大帝的病逝被分解,但叙利亚被纳入塞琉古王朝的统治之下。
自此,叙利亚开始大规模接受西方文化,开启了影响深远的希腊化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