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贸然开战,凶多吉少,所以劝阻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要保持冷静,先发展海军装备,卧薪尝胆几年,日本是想打,但是打不过,所以选择先猥琐发育,时机成熟再动手。
在这一点上,正中英国的下怀,,有理由相信,英国对“三国干涉还辽”的态度是非常暧昧的,甚至可能是幕后推手,否则让日本怎么仇恨俄国呢?
如果“三国干涉还辽”失败了,俄国很可能在1894年就对日本开战,这对英国和日本来说不是什么好事,战略上就比较被动。
两国从1895年之后,在对付沙皇俄国的问题上就一拍即合,日本就很自然的成了英国在远东遏制沙俄的一枚重要棋子。
再加上从1899年到1902年,英国在南非与荷兰人的后裔之间爆发了第二次布尔战争,都快跑到世界的尽头了,都要被英国人追杀,所以英国一时半会也腾不出手来对付沙皇俄国。
英美的局
英国在1895年以后,就一直支持日本对抗俄国,布尔战争结束,这种同盟就可以公开化了,1902年,英国和日本正式结盟,日本对俄国开战的时机日渐成熟,不装了我摊牌了
1904年,在准备了整整9年之后,日本海军以偷袭的方式,拉开了日俄战争的序幕,英国在日俄战争的角色是极其重要的。
其次是美国,二者系统性的影响了日俄战争,这个时候,盎撒人和犹太人用实际行动示范了什么叫做“父慈子孝”,在对付俄国人方面,非常有默契。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从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来分析,战略上偏向与宏观和大局,战术上具体到细节。
英国和美国让沙皇俄国在战略上陷入被动的第一个作用是,支持日本在沙俄国内的间谍活动。在日俄战争开战之前,日本明治政府的美国智囊团知道,当时的日本处于劣势,所以就建议应该利用俄国国内的各种势力,让其腹背受敌。
日本内阁对这个计划争论不休,最后明治天皇决定,第一,掌握舆论形势,不爆发战争最好,第二,如果战争不能避免,要尽力让俄国无法进行大型战争,尽可能让其进行局部小规模战争,第三,如果前两种方法无效,就需要用非常手段促成,俄国国内的反战反政府活动,从而自然停止战争。
1904年2月,潜伏在欧洲的日本间谍明石元二郎接到的密令,就是执行第三个方案,在英国政府的帮助下,他布下了强大的情报网,搞到了欧洲各国的文书情报,并且对俄国当时的社会问题和困境进行了详细和透彻的分析,
接着他开始引导和操纵舆论向有利于日本的方向倾斜,煽动波罗的海三国搞独立运动,1905年,俄国国内的革命与明石元二郎的关系密切,只要在俄国腹地闹得天翻地覆,就可以影响其对远东的军队调度和支援。
明石元二郎是一个不修边幅,生活作风拉胯的人,曾和上司山县有朋聊天的时候,因为憋不住尿,他面不改色心不跳的直接拉裤子上,但他也是一个话不多的硬核狠人。
在日本被称为欧洲特工之王,后来德国威廉二世对其评价是,明石元二郎的间谍行动,超过了20万日军。
英国让沙皇俄国在战略上陷入被动的第二个作用是,在日俄战争期间,封锁了苏伊士运河,把欧洲通向亚洲最近的海上通道给堵死了。
随后英国对俄国海军用了大量的“魔法伤害”,让他们精疲力尽,非常虚弱,战斗民族在海上被变成了弱鸡。
日俄战争有一场非常关键的海战,对整个战争的走向具有决定性,这就是1905年爆发的对马海战,在俄国太平洋舰队丢掉旅顺港之后。
沙皇尼古拉二世,从波罗的海舰队中抽调出一些兵力,组成了第二太平洋舰队支援在远东爆发的日俄战争。
作为日本盟友的英国自然不会袖手旁观,以中立作为借口,封锁了苏伊士运河,这就让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只能绕过非洲最南端,长途跋涉。
航行整整1万八千海里,在航行了7个月之后,经过日本附近的对马海峡时,与早已埋伏在此的日本联合舰队交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