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24小时热点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潜航70载 | 铸造坚不可摧的水下钢铁长城(2)

    2024-06-19 10:06:22 来源:人民海军

    有一次水下装备试验,一艘潜艇上一个蒸汽调压阀失灵,整个舱室瞬间弥漫滚烫的蒸汽,时任某艇员队政委赵忠生第一时间冲到现场。“需要牺牲算我一个!”

    在党委和广大党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激励下,潜艇官兵始终做到“艇由我操纵、我听党指挥”,接连完成重大任务。

    2014年,372潜艇执行战备远航任务时遭遇“水下断崖”重大险情,海上临时党委带领全艇官兵果断应对,凭借“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胆识和过硬技术成功处置险情,圆满完成任务,创造了世界潜艇史上的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中央军委授予该艇“践行强军目标模范艇”荣誉称号。

    潜航70载 | 铸造坚不可摧的水下钢铁长城

    水下尖兵,忠诚无声。

    从第一艘国产常规潜艇、核潜艇下水入列,到各类新型国产潜艇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从首次试射新型导弹,到一次次突破极限执行最大自给力考核、完成极限深潜等试验任务,海军潜艇部队在一个个首次中不断实现新的突破。

    1985年,以90昼夜长航的辉煌壮举,创造世界核潜艇长航时间新纪录;1988年9月,水下成功发射运载火箭,使我国成为继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能力的国家,标志着我军海基战略防御力量初步形成。

    进入新时代,领袖的殷殷期许、谆谆嘱托,始终激励着潜艇官兵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砥砺奋进。

    2018年,南海海域海上阅兵现场,如长鲸凌波,似利剑出鞘,潜艇部队作为水下攻击群主力,光荣接受习主席检阅。

    一支舍生忘死闯大洋的英雄部队

    什么是舍生忘死?对潜艇官兵来说,每一次出航都是一次无声的告别,每一次下潜都是生与死的考验。

    去年,宋润鹏从军校毕业后分配到某潜艇部队。第一次随艇远航出发前,一名老班长提醒他要给家人写上几句话,把自己的东西整理好,把要办的事交代好。

    “刚开始我不理解,老班长笑着说,这是潜艇艇员出海的惯例。”宋润鹏回忆,“那一刻,突然明白了什么是舍生忘死,对潜艇兵的身份有了更为深切的价值认同。”

    艇动三分险,生死一瞬间。复杂的水下环境、看不见的敌人、突发的危机险情都会对潜艇造成巨大威胁。然而,在潜艇官兵心中,‘怕死不当潜艇兵’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次次直面考验时用行动作出的回答,是一茬茬官兵用生命续写的生动实践。

    潜航70载 | 铸造坚不可摧的水下钢铁长城

    “当时一切都是未知数,今天出海了,回不回得来,谁也不知道。”回忆起30多年前核潜艇首次组织深潜试验,“水下先锋艇”首任航海长范喜德感慨万千。

    “危险不危险,肯定危险,但是我们干的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党把核潜艇交给我们,就是豁出性命也要完成任务!”范喜德说。

    极限深潜是潜艇不得不闯的“鬼门关”,一着不慎、艇毁人亡。在艇体被压得嘎嘎直响的惊悚时刻,全体艇员镇定自若、精准操作,一米一米地稳健下潜,最终创造了该型艇首次潜至极限深度的纪录。

    那次试验获得的宝贵数据,也在后来用来检验和改进我国核潜艇理论研究、科研生产、战法应用等一系列实际问题,为今后的发展积累经验。而这不仅仅是战斗力的比拼,更是大国实力的行动展示。

    海军某潜艇支队一级军士长马晓辉带着全班在各自战位上小心操作,凭着一股“舍生忘死、拼命一搏”的闯劲,最终所在艇员队创造出深潜新纪录。

    潜航70载 | 铸造坚不可摧的水下钢铁长城

    每一次潜航,潜艇兵背负的不仅仅是海水压强,更是国家和民族的重托;突破的不仅是时间和空间坐标,更是战争与和平的认知——潜得越深,我们的人民心里就越有底,对手的心里越没底;航得越远,战争离我们越远,和平离我们越近。

    (责任编辑)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