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24小时热点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潜航70载 | 铸造坚不可摧的水下钢铁长城(3)

    2024-06-19 10:06:22 来源:人民海军

    茫茫大洋注定是坚毅者的舞台、是勇敢者的竞技场。

    一次远海任务中,反应堆舱内突发蒸汽泄漏故障,某核潜艇时任机电长孟昭旭抢在第一个进入辐射环境下作业。危机情况下他毅然选择把危险留给自己,一鼓作气排除故障。

    战友们含泪追忆:他是在舍身“堵枪眼”!

    孟昭旭忘我工作、透支身体,45岁那年,这位战友眼里的“拼命三郎”永远倒下了。他临终前反复说:“感谢党组织培养,我选择干核潜艇无怨无悔,死而无憾。”

    如今,孟昭旭烈士雕像静静矗立在某潜艇基地广场,激励着一代代潜艇官兵继续一往无前、无畏生死。

    “铁血艇长”蔡一清、“深海铁汉”李洪海……相仿的年龄、不同的时空,环境在变、时代在变,但潜艇兵肩负的使命和心中的热血从未改变。

    潜航70载 | 铸造坚不可摧的水下钢铁长城

    海军某潜艇支队军史馆内,数百件文物、上千幅老照片诉说着这支部队的峥嵘岁月,展现出一代代潜艇官兵的铁血豪情。30多年前,面对外军挑衅,该支队2艘潜艇挺进南海执行任务,出征前夕,官兵写下“誓死保卫祖国海疆”的铮铮誓言,并咬破手指摁下血手印。

    如今,血性胆气依然刻在该支队官兵的骨子里。近日,他们在深海组织实战化训练中“突发险情”,“失事”舱艇员迅速封闭水密门,奔赴破损管路点位堵漏,短时间内完成数百个操作动作,最终化险为夷。

    类似这样的特情演练,不仅在该潜艇支队,在所有海军潜艇部队都会常态组织,目的就是通过成千上万次的训练形成肌肉记忆,锤炼官兵勇于攻坚、克敌制胜的实战能力,和临危不惧、逢敌亮剑的血性胆气。

    正是一次次的舍生忘死、向死而生,才有了一个个的破纪录,推动中国海军潜艇事业在逆境中破障前行,在世界潜艇发展史上多次创造奇迹。

    一支勇挑重担当先锋的拳头部队

    这是海军某潜艇基地某艇员队官兵的高光时刻。

    2013年4月,习主席看望慰问该艇员队官兵,同他们共进午餐、深入交流。

    牢记统帅嘱托,该艇员队忠诚履职尽责、苦练胜战本领,圆满完成战备远航、试验演训等多项重大任务,中央军委先后2次为他们记集体一等功。

    去年,该艇员队全体官兵满怀深情给习主席写信,汇报10年间的战斗力建设情况。习主席回信勉励他们努力锻造全面过硬的水下尖兵,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全面过硬的水下尖兵,必须人人都过硬、个个是尖兵。

    潜航70载 | 铸造坚不可摧的水下钢铁长城

    潜艇攻击力强但视距范围有限,海军某潜艇支队张洪星带领部队积极探索与水面舰艇、航空兵协同作战,提高潜艇快速识别目标、稳定跟踪效率。几个月前的一次演习中,面对“敌”严密的反潜兵力部署,张洪星指挥潜艇时而下潜、时而变向,成功突破封锁区。

    某新型潜艇列装海军某潜艇支队后,面对装备代差,以二级军士长范杰为代表的首艇艇员不信邪、不服软,白天爬舱室、摸管路,晚上学专业、做笔记,1年后几乎能蒙着眼从艇艏摸到艇艉,被称为“潜艇的活管路”,他提出78项整改建议被科研单位和厂家采纳。

    被习主席点赞的好水兵蒋金良,前不久从军校毕业后被选入海军某潜艇基地水声专业创新团队,参与完成多项重大科研课题。

    如今,以张洪星、范杰、蒋金良为代表的军官、军士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海军潜艇人才方阵踏浪而来。

    向海而兴,背海而衰,不能制海,必为海制。

    潜航70载 | 铸造坚不可摧的水下钢铁长城

    在向海图强的伟大征程中,潜艇部队作为人民海军的急先锋和铁拳头,一直奋力求索、鼎新发展,一代代官兵接力铸“长城”、走“长征”,众志成城勾勒出从无到有、从常到核、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壮美航迹。

    (责任编辑)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