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4日,是中国首款超音速战斗轰炸机歼轰-7型战斗轰炸机首飞成功三十五周年,航空工业微博为此专门发布消息,庆祝我们的“飞豹”诞辰。三十五年弹指一挥间,从艰难起步,到惊险试飞,再到海军装备,然后空军铺开,成为中国空军遂行纵深战术打击的中坚力量,歼轰-7系列战斗轰炸机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道路,也成了中国军迷们世纪之交的永恒回忆。
那么,歼轰-7系列战斗轰炸机,走过了怎样的发展道路,有哪几个重要节点值得一提?目前在中国空军中承担怎样的战术使命,歼轰-7系列战斗轰炸机最终的改进型号为何迟迟没有出现在世人眼前呢?
歼轰-7的诞生
先说第一个问题,我们之前提过,歼轰-7系列战斗轰炸机的研发初衷,最早是为了给中国空军搞一个可以取代轰-5的轻型轰炸机,或者说按照苏联空军的型号分类,搞一个前线轰炸机。为此,歼轰-7的战术指标,也是按照前线轰炸机来实施的制定,包括其不同挂载构型下的作战半径,可以使用二级机场实施战斗保障和出动,相应的最大表速等,在执行攻击敌战役纵深目标的同时,还可兼顾实施航空制海任务,打击水面舰艇。
珠海航展上的“飞豹”
因此,歼轰-7在其诞生之初、还停留在概念设计和型号竞标阶段时,其实是一款轻型轰炸机,同时在概念设计、型号竞标、研发过程中,还出现了诸多技术争议。比如在竞标过程中,这款新型轻型轰炸机是否要使用类似于我国从埃及获得的米格-23MS型歼击机的变后掠翼设计,也就是选择陆孝彭的强-6,就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取舍。而转入正样研制阶段后,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之间的技术要求大相径庭,空军在参考了苏-24和F-111的设计之后,认为使用并列座舱设计更有利于这款新型轻型轰炸机在低空突防时,飞行员之间更容易进行交流,海军则坚持要求使用串列座舱设计,技术要求无法调和最终导致空军退出整个项目。
苏-24
不过,在空军退出项目后,这款新型轻型轰炸机反而变得纯粹了起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英阿马岛战争,让我国军事人员一睹了导弹化航空制海的威力,而同一时间段发生的几次局部海上冲突,也让我国认识到了建立导弹化航空制海能力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