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军航空兵最终选择了两个项目同时推进:一方面开始在轰-6型轰炸机上整合反舰导弹,进行导弹化改装,这就是整合了鹰击-6型反舰导弹的轰-6丁型轰炸机;另一方面就是推进这款新型轻型轰炸机项目,并优先为其整合鹰击-8K型反舰导弹。这时候,新型轻型轰炸机的项目代号发生了改变,从原本的轰-7型,加上了一个歼,一方面意味着它的战术定位是一款战斗轰炸机,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它具备一定的机动性和空战格斗能力,可以和第二代战斗机在空战中抗衡,有一定的自卫能力。至此,歼轰-7这个型号,在人民海军中横空出世了。
歼轰-7A的改进
至此,得到了歼轰-7型战斗轰炸机的第一个技术定位,那就是服务海军航空兵的一款反舰导弹攻击机,这也是中国海军航空兵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和轰-6D型轰炸机并列的,仅有的两款比较可靠的导弹化航空制海机型。但美中不足的是,歼轰-7的整体航电系统设计依然停留在二代半水平,火控雷达也只能满足海上反舰作战需求,飞行性能也有较大的提高余地。更重要的是首批列装部队的歼轰-7型,使用的依然是库存的英国罗罗公司的斯贝-MK202型发动机,发动机的数量,限制了歼轰-7的装备规模。
斯贝-MK202
而上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我军应急作战的迫切需求,海军航空兵急需扩大自己反舰导弹攻击机的规模,原本仅有一个舰队属航空兵的歼轰-7部队很明显无法满足作战需求。而空军航空兵在获得了一批具备对面精打能力的苏-30MKK型战斗机后,也认为自己需要一款航程较远、攻击力较强、具备对面精确打击能力的战斗轰炸机,一方面来弥补苏-30MKK数量不够而执行任务又很繁重的短板,另一方面也要取代手头已经不堪大用的强-5系列强击机,很明显歼轰-7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于是在八十年代初分道扬镳后,空军兜兜转转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