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许啸早早来到诊疗室。作为第74集团军医院骨科主任,许啸在每个坐诊日都要接诊许多患者。
许啸格外珍视诊疗室里的坐诊时光。更多时间,这名基层军医的身影出现在火热的演兵场。
那一年,各级医院处在改革转型的关键节点上。在上级筹划下,许啸所在医院组建野战医疗队。在对人员编组的过程中,许啸成了一名野战医疗队队员。
从那以后,许啸和战友们开启了前所未有的“向战加速度”。
幕后·台前
准备打仗,先向“临床思维”开刀
野战医疗队组建后,战场训练课目日渐成为该医院训练场上的“重头戏”。
走出诊疗室,走上训练场,这种全新的节奏,给许啸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临床角色”的标签越来越淡,“战斗角色”的标签越来越深。
一次演练,一名“伤员”突然从身上掷出一枚“手榴弹”,正在护送“伤员”的医护人员吓了一跳。平时习惯了“拿手术刀”的他们压根想不到,还有如此紧张的场面……那场演练,数人被导调组当场判定“阵亡”。
手榴弹没有真的炸响,却把医护人员给“炸醒”了。导调组给野战医疗队设置的这道“考题”引人深思:假如战场上遇到类似的伤员,应当如何完成救治?
战场模糊却又清晰,看似遥远却近在眼前。伴随着导调组的宣判,这枚手榴弹在队员的心中一次次“炸响”。
“如今野战医疗队有了,也经过了专业训练,但大家脑袋里根深蒂固的还是‘临床思维’。”演练后复盘,该医院党委深刻反思:过去医护人员身居“幕后”,容易形成惯性思维;如今走到“台前”,是否欠缺应有的战场思维?这种思维代差,才是导致“阵亡”的根本原因。
野战医疗队手术组组长、该医院普外科主任甘成军这样总结:对于一名外科主刀医生来说,手是至关重要的。野战医疗队组建初期,大家都很重视“手”上功夫的练习,却忽略了这样一个真理——最深刻的变革应从头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