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军某旅上尉参谋刘美君有一个“绝活”:他的眼睛像一把无形的尺,看到一个实物,能很快还原出这一物体的三维模型。
在军校学习期间,刘美君参加过全国建模大赛,又利用建模获得发明专利。此后,“建模思维”便深深地影响着他。
在刘美君的世界里,“建模”的对象可以是具体的装备器材,也可以是学习、训练、管理,甚至人生。
从点到线,从面到体,建模需要一步步来,工作学习亦如此
夜深人静,刘美君怎么也睡不着。此时此刻,他心中装着两件大事——
一件是该旅正在开展的实装专业技术比武考核。作为组织者和主考官,刘美君除了要思考“考什么”“怎么考”,还要筹划如何做好考核的“下篇文章”。
另一件是刘美君远在老家的妻子已怀有9个月身孕,随时可能临产。不管多忙,刘美君每天都会与妻子通个电话,嘘寒问暖,提醒她按时产检。
刘美君所在部队驻地,与妻子何翀相隔几千公里。两人相识5年,聚少离多。每天利用点滴时间通个电话,成为两人的幸福时刻。
何翀是高中语文老师。对她而言,上课是家常便饭。然而,何翀想不到,20分钟的课,刘美君试讲了20多遍是什么感受。
那年,刘美君代表所在部队,参加火箭军专业技术军官教练员大比武。
刘美君左手捧着空气,右手掌心向内指向左手上方,好似产品发布会的主讲人。他眼神发亮,时而环视台下,时而扫过手上不存在的部件实物……
台下,并没有观众。
一遍又一遍打磨,刘美君早已记不清练习的次数,只为在大赛中呈现最佳状态。一堂20分钟的课,刘美君给自己定的误差范围是:前后不超过15秒。
两个星期后,台下不再空荡。与刘美君同台“打擂”的,大多是高级工程师或营主官。刘美君将实物讲解、静态展示、动画演示融为一体,节奏紧凑、内容翔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