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反导是确保国防安全和作战行动自由的重要手段。当前,随着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快速发展,防空反导作战正面临新的威胁与挑战。
空天威胁日趋复杂多样,防御目标进一步拓展,“跨域化”特点更为突出
近十余年来,防空反导面临的现实威胁发生了显著变化。四代战机陆续装备,隐身性、机动性、速度和态势感知等能力全面升级,巡航导弹、弹道导弹的突防和毁伤能力进一步提升,远程精确打击能力持续增强。此外,无人机已开始投入实战运用,在对抗中灵活性和成本、数量优势凸显;高超声速武器发展和装备进程明显加快,凭借速度、射程和机动性优势,形成新型突防通道;分布式杀伤、有人/无人协同作战等新型进攻性战法不断涌现,作战平台和武器系统功能更加分散,杀伤链构建更加灵活、高效。
未来,进攻作战会呈现出立体多样的全方位打击态势。基于威胁变化,美军在2019年发布的《导弹防御评估报告》中明确指出,防空反导防御目标已由传统战机、弹道导弹为主拓展为有人/无人飞机、巡航导弹、弹道导弹、高超声速武器,甚至还包括火箭弹、火炮和迫击炮等多种类型。同时,由于弹道导弹、高超声速武器纵贯空天域空间,而且常规火力打击与网电攻击、天基信息支援更加紧密铰链,作战空间大幅拓展,防空反导横跨空、天、网、电多域的“跨域化”特点更为突出,因此美、俄等军事强国普遍认为,信息化时代的防空反导力量,必须担负起在空、天、网等多域空间,遂行一体化的防空、反导、防天和网电对抗的多重使命任务。
进攻与防御,动能与非动能等多种能力有效整合,“一体化”程度逐步提升
面对复杂多样的现实威胁,传统、单一的动能拦截手段已难以有效应对,只有统筹作战资源,整合各种能力,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实施一体化防空反导,才能确保能力走在威胁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