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书指出,2016年以来,中国航天进入创新发展快车道。观察员梁永春认为,这个判断清晰标定了当前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态势和世界地位。
梁永春:什么是“快车道”呢?我们通过一些数据对比来感受一下。1970年以来,中国“长征”系列火箭总发射次数突破了400次,而过去五年就占了183次,位居世界第一,这就是“快车道”;1970年到2000年,中国共发射了47颗人造卫星,现在在轨工作的中国卫星超过了500颗,这就是“快车道”。
此外,过去五年,我们在航天科技探索方面开创了很多新领域,很多新平台既让人眼花缭乱又令人印象深刻。比如,我们的空间站核心舱叫“天和”,月球探测器叫“嫦娥”,月球车叫“玉兔”,火星探测器叫“天问”,火星车叫“祝融”,还有暗物质探测卫星“悟空”,量子实验卫星“墨子”号,太阳探测卫星“曦和”号等,这么多航天科技成果像井喷一样涌现,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这就是“快车道”。
刚刚过去的2021年,中国航天发射达到了创纪录的55次,中国已经位居世界航天第一集团的前列了。
白皮书提出,未来五年中国要开启全面建设航天强国新征程,观察员梁永春认为,这个提法内涵很丰富。
梁永春:《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有几个关键词是值得我们注意的。第一个关键词是“航天强国”。应该说,我国目前的航天发展状况,距离世界一流的航天强国还有一定距离。目前我国的一些航天活动还带有追赶、补课的性质。比如,我们搞的空间站、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这些都是美国、俄罗斯已经搞过了的,我们是在填补自己的空白。当然我们有后发优势,我国的航天活动在具体技术上有了更大的提高。而美国、俄罗斯在深空探测、空间科学研究等领域有不少独创项目,研究得很深,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