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出动超100架无人机打击以军 以色列紧急拦截!2025年6月13日,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紧急宣布,伊朗向以色列发射了超过100架自杀式无人机。以色列国防军正全力以赴击落这些无人机。美、以、英三国的战斗机也在行动,拦截从叙利亚和伊拉克方向飞来的无人机。伊朗安全部门官员表示,伊朗将对以色列的攻击做出强烈而果断的回应。
根据以色列军方的消息,这些伊朗无人机至少需要飞行6个小时才能进入以色列空域。以色列军方透露,这次空袭是精心设计的“斩首+毁基”配合拳。以军动用了200多架战机,对伊朗境内的几个目标进行了精准打击,并通过摩萨德的秘密行动破坏了伊朗导弹部队的指挥系统。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总司令侯赛因·萨拉米和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巴盖里等关键人物在这次空袭中被干掉,导致导弹部队的作战指令混乱。
以色列还对伊斯法罕省的一处导弹工厂和储存设施进行了空袭,这里原本储存着“霍拉姆沙赫尔”系列中程弹道导弹以及“卡西姆巴希尔”高超音速导弹的成品和零件。尽管伊朗在6月11日成功试射了“霍拉姆沙赫尔-4”导弹,但要实现量产和部署并非易事。这种导弹的液体燃料推进系统对储存环境要求极高,如果生产车间和燃料库被破坏,短期内恢复战斗力非常困难。
以色列的空袭摧毁了伊朗若干雷达站和防空系统,导致导弹发射前的目标锁定和弹道计算能力大幅缩水。例如,纳坦兹核设施遭袭后,其周围的雷达网络瘫痪,导弹部队无法获取实时战场信息。
伊朗的“见证者-136”自杀式无人机成本约2万美元,而“霍拉姆沙赫尔-4”导弹价格超过500万美元。这次伊朗发射的100多架无人机总花费相当于2-3枚中程导弹的成本,却给以色列带来了持续的心理压力。无人机被拦截损失不大,导弹一旦被以色列的“箭-3”反导系统击落,不仅费用高昂,还会暴露导弹的飞行路线和导航数据。
以色列的“铁穹”系统对于火箭弹和短程导弹的拦截效果可达90%,但面对低空飞行的无人机显得无能为力。伊朗的无人机采用蜂群战术,贴地飞行速度达每小时150公里,雷达反射面积仅0.01平方米,使铁穹系统的雷达难以及时发现。
用导弹打击以色列可能被视为“直接宣战”,而无人机攻击则可以作为“非对称反击”,给伊朗留有外交余地。伊朗安全部门官员表示报复会非常严厉且果断,刻意不提导弹,以避免引发以色列的全面战争计划。无人机攻击造成的伤亡较少,有助于伊朗在国际舆论中树立“受害者”形象。
虽然这次没用导弹,但伊朗的中远程打击能力并未彻底摧毁。最新情报显示,伊朗在地下掩体藏着数百枚“流星”和“泥石”系列导弹,还有一些“卡西姆巴希尔”高超音速导弹已移到靠近伊拉克的边境附近。这些导弹使用固体燃料推进,接到命令后15分钟内就能做好发射准备,速度达到12马赫,红外制导系统能有效躲避以色列的反导拦截。
伊朗的克制主要是出于战略考虑。一方面,美国已在波斯湾派驻“福特”号航母战斗群,并向以色列提供最新的“萨德”系统雷达数据,此时发射导弹可能引发美以联合反击;另一方面,伊朗通过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等代理人在中东制造混乱,试图转移以色列的军事压力,此时暴露导弹储备并不明智。
6月11日,伊朗试射了“霍拉姆沙赫尔-4”导弹,并指出其弹头能装载2吨高爆炸药,对半径1公里内的目标造成致命破坏,暗示以色列的秘密核设施可能是其打击对象。这一举动显示伊朗仍掌握对以色列的最后威慑手段,只是在等待更合适的时机。
当前中东局势陷入“空袭-报复-再空袭”的循环。以色列想摧毁伊朗的导弹体系以消除威胁,而伊朗则用无人机消耗以色列的防御资源并重建导弹部队。随着伊朗“卡西姆巴希尔”高超音速导弹的量产和部署,以及以色列“箭-4”反导系统的投入,这场攻防斗争将更加激烈。对伊朗来说,无人机是应对以色列“先发制人”攻击的临时手段,而导弹才是维持地区霸权的核心筹码。只要以色列的空袭不停,伊朗的导弹反击就会紧随其后。(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