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以色列对伊朗展开空袭。特朗普政府起初仅提供情报支持,随后态度转为“谨慎支持”。尽管曾警告以方勿独行动,但当战火点燃后,他选择不再干预,反而不断升高调门。6月17日,他在社交平台上要求伊朗“无条件投降”,并称美国“控制了伊朗空域”——尽管真正掌控空中行动的是以军。
更引发关注的是,特朗普正考虑使用3万磅钻地弹轰炸伊朗福尔多核设施。这不仅标志其立场的彻底反转,也将美国进一步推向战争边缘。目前,以色列空袭已造成至少450名伊朗人死亡,打击目标从核设施延伸至广播网络等基础设施,显露出超出核遏制的政治意图。内塔尼亚胡公开呼吁伊朗民众起义,并提及“铲除哈梅内伊”的可能,引发国际社会对政权更迭的深切忧虑。
这也让特朗普陷入政治困境。他曾痛斥“政权更迭是全球主义灾难”,如今却被鹰派包围、反干预派抨击。6月16日,卡尔森警告其行为恐致“世界大战”;而克鲁兹、格雷厄姆等人则极力主张推翻伊朗政权。特朗普的立场仍然模糊。他否认情报界有关伊朗尚未制造核弹的评估,更加偏向内塔尼亚胡的“危机论”,却仍声称不放弃外交,似在为自身保留回旋空间。
美方增派驱逐舰与航母打击群,释放出既能支持以色列又能威慑伊朗的双重信号——而最终决策,仍掌握在特朗普一人之手。此事亦暴露其团队结构的脆弱。相比第一任期拥有马蒂斯等“平衡力量”,如今的国务卿卢比奥、防长赫格塞斯与副总统万斯虽然忠诚,却难以形成有效制衡。副总统曾多次警告“政权更迭战争不可控”,但并没有获得足够重视。
美国智库学者指出,若伊朗政权倒台,权力真空可能引发内战,波及全中东。美军或被迫介入以保障核材料安全,这将与特朗普“不战承诺”背道而驰。即使政权不变,伊朗的导弹与代理人作战也可能让战事持久化,把美国越拖越深。刚刚从七国集团峰会返美的特朗普,如今正站在地缘政治的岔路口。一边是他熟悉的交易之道,另一边却是正逐步升级、越来越难以掌控的军事对抗。这一次,他面对的对手不仅是伊朗,更是他自己一手构筑、正在失控的战略幻象。(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