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战大败,后果还在发酵!六年来首次,莫迪未被邀请参加G7峰会。备受西方宠爱的印度,最近似乎被打入了冷宫。据环球网6月3日的报道,知情人士对《今日印度》透露,由于新德里至今尚未收到邀请,因此莫迪总理可能无法参加于6月15日到17日在加拿大举办的G7峰会,这意味着“莫迪或六年来首次缺席该峰会”。大家知道,由于相似的民主制度以及在涉华问题上的一致性,印度一直被西方“高看一眼”,被捧在手心里,为何此次莫迪却迟迟没有被邀请参加G7会议?
这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按照印度媒体的报道,莫迪之所以迟迟未能获邀参会,起因是印度与加拿大的冷淡关系,而后者是此次G7峰会的东道主。加拿大之所以不爽印度,是认为莫迪政府与加国境内锡克教领袖尼贾尔的遇刺案有关,锡克教主张“人人平等”,并计划在印度“独立建国”,是莫迪发誓要除掉的“恐怖组织”。印度“越境杀人”,让加拿大颇为难堪,所以两国打起外交战,至今关系冷淡。
其次,印巴大规模空战,印度被剃了光头,影响西方对印度的“价值评估”。印度之所以长期被西方“优待”,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其“反华潜力”,而要反华终究靠的是实力,而不是丧事喜办。此次印巴空战,印度被打了个6∶0,暴露了印军过度依赖进口装备、战术体系僵化的一系列深层问题,西方对印度的战略定位正从“反华支点”向“需谨慎评估的合作伙伴”过渡,所以自然态度变得冷淡。
最后,印度也的确不具备参与G7高端局的综合实力。G7由美日英法德意加7国组成,其经济总量占到全球GDP的40%以上,在全球经济治理、地缘格局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加拿大虽然在G7中垫底,但它有昂撒人的身份+北极圈国家的地缘优势,而印度有什么?印巴空战打破“南亚霸主”光环,GDP造假让西方越发厌弃,尼赫鲁大学前经济学教授库马尔就曾表示,印度实际经济增速仅2%,GDP虚报42%。
因此综上所述,在国际上颇受欢迎的印度总理莫迪,之所以罕见“吃瘪”,被G7拒之门外,主要受到印加关系冷淡、印巴空战失利和GDP造假的影响。应该说,后两个是最重要的因素,直接影响了外界对印度综合实力的评估,如果印度有实力,就算印加关系不佳,美国也会力邀印度“入局”,毕竟后者拥有“利用价值”,但正因为印巴空战后,外界对印度“价值评估”降低,才导致西方选择了“无视”印度。
所以莫迪之所以在国内“丧事喜办”的同时,向国外派出“宣讲团”,就是为了“重塑西方对印度的信心”,要忽悠西方继续力挺印度,从而再度证明自己的“价值”,以便通过“反华”叙事从西方获得各种好处。但很显然,宣讲团并未完成莫迪的使命,不仅在日本遭到冷遇,在欧洲也是如此,接着便出现了G7六年来首次没有邀请莫迪参会的消息,可见“有实力自然有魅力”,没实力啥都不是。
可能是为了“抢救一下”,证明自己的实力,莫迪政府近日宣布,印度GDP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四,并有望在最多3年内超越德国,成为仅次于中美的“超级大国”。对此,国际货币基金表示,印度能否超过日本,起码要到2026年财年结束才能确认;路透社更是指出,印度所谓的“超越日本”,是因为日元贬值了20%,吃了“汇率红利”;《金融时报》讽刺称,“如果汇率波动能定义经济实力,印度早已是超级大国。”
因此,“假、大、空”,是莫迪此次未获G7邀请的主要原因,印加关系冷淡只是一个名义,要说关系不好,美国还要吞并加拿大呢,你看加拿大敢不邀请特朗普参会?所以,大国之间哪有什么友谊,一切都是凭实力说话,用布林肯的话说,“不在餐桌上,就在菜单上”,这场印巴空战犹如照妖镜,照出了印度的“真实实力”,难怪“从实力出发”的西方会对印度变得冷淡了,莫迪未获邀请也就不难理解了。
当然,咱们也不排除后续或将来,莫迪再次被G7邀请的可能性,毕竟在“反华”问题上,西方能选的炮灰本就不多,对于印度敲打敲打也就行了,蚊子肉也是肉,更何况是“神牛”呢?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