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一轮印巴大规模空战之后,印度可谓是被现实狠狠敲了一记警钟。数架战机接连被击落,这一结果令印度军方颜面尽失,也促使新德里迅速将注意力转向下一代战斗力的建设,尤其是第五代隐身战机的研发与引进问题被紧急提上日程。
专家:印军隐身战机有三种来源 印度的空中野心能飞多远?
面对中巴战略合作的“铁三角”格局,印度显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尤其是,如果一旦再次发生印巴军事冲突,而中国在背后暗中扶持巴基斯坦,那么印度的战略安全将面临巨大挑战。出于对这种可能的警惕,印度甚至不排除采取极端措施,比如退出金砖国家这样的多边组织以示抗议。
但话说回来,印度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中巴军事协作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几十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战略伙伴关系。虽然中国为巴基斯坦提供了不少技术和装备支持,但在此次空战中,中国并未直接介入,也没有向巴方提供战时援助。巴基斯坦空军能够击落多架印军战机,完全依靠的是自身积累的战斗经验和技术实力。这点,印度应当看得清楚。
话说回来,印度确实已经在行动。目前正在加速推进第五代战斗机的方案,试图通过新一代空中力量扳回一局。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印度主要有三条路可走:
第一种方案:引进美制F-35战机。
这是最快捷的方式,F-35被誉为现役最先进的第五代隐身战机之一,具备出色的隐形性能、强大的信息化系统和空战能力。若能引入F-35,无疑将显著提升印度空军的整体战斗力。然而,这一方案面临重重障碍:首先是价格极高,其次是美印之间的政治信任还没到可以全面转让核心技术的地步。更别提F-35项目一直限制出口,尤其对“非盟国”态度更为审慎。
第二种方案:转向俄罗斯采购苏-57。
俄罗斯的苏-57也是当前世界上少数投入实际部署的五代机之一。相较于F-35,苏-57虽然隐身性能稍弱,但其在机动性和多用途方面具有优势。更重要的是,俄方在军贸方面的门槛相对较低,如果印度愿意下血本,甚至可能争取到部分技术转让,将苏-57的生产线引入本国,对苏-30MKI的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实现本土组装与后续维护。
第三种方案:自主研发。
这恐怕是最艰难也最漫长的一条路。印度虽然有自主研发战机的野心,但技术底子实在薄弱。以“光辉”LCA战机为例,早在上世纪80年代便启动设计,到现在整整走了三十多年,才勉强形成一定战力。如果以相同模式独立研制隐身战机,即使技术不出岔子,十年也只是最起码的起步期。更不用说核心隐身材料、发动机、雷达等系统的瓶颈尚未突破。
所以,现实而言,印度若想在可见时间内拥有一款成熟的五代机,还是更可能走“外购+改装”的老路。
当然,假如哪天F-35真的落户印度空军,而巴基斯坦也顺利装备了中国的歼-35,那双方在南亚上空的较量将极具看点。这种“F-35对阵歼-35”的场景一旦成真,恐怕全球军事观察家都会屏息关注。尤其是在技术与实战不断检验的背景下,F-35是否真能维持住它那“战无不胜”的光环,或许将迎来一次真正的考验。
从宏观角度看,印度发展隐身战机固然是提升国防的重要步骤,但如果缺乏战略定力和体系建设能力,仅靠引进几架先进战机就想在地区博弈中逆转局势,恐怕只是空中楼阁。
毕竟,现代战争不是靠某一款明星战机就能决胜的,更何况印度面对的是一个在装备、战术、经验上都愈发成熟的对手。无论选择哪一条技术路径,最终决定胜负的,还是综合国力与战略执行力的长线博弈。
(责任编辑:张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