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战再次迎来“大反转” 特朗普关税被判非法!特朗普被判非法行事,中美关税战再次迎来变化。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周三做出裁决,阻止了特朗普的“对等关税”生效,并判定总统此举越权,属于非法行为。
特朗普政府对此裁决表示不满,已经提请上诉。此前曾提到,当所有人都关注中美、美欧的关税谈判时,美国国际贸易法院的裁决可能成为一个重要的变量。现在这个变量果然出现了,而且影响巨大。根据《纽约时报》报道,法院裁决通过后,特朗普政府将有10天时间完成停止关税的行政程序。正在实施的10%“基准关税”和处于90天暂缓期的“对等关税”将全部被叫停,美国与中国、欧盟等贸易伙伴进行的关税谈判也将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
这一裁决源于两起诉讼,一是5家美国小企业提起的,他们表示关税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另一起诉讼则由美国13个州联合发起。贸易法院在裁决中强调,美国宪法明确赋予国会监管对外贸易的权力,而总统的紧急权力不能凌驾于此。法院指出,特朗普依据《国际经济紧急权力法》宣布美国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并以此为基础向其他贸易伙伴加征“对等关税”的做法,超出了法律授权范围。
美国宪法规定,对外加征关税的决定权归属国会,只有在“紧急状态”下,美国总统才有权单方面决定征收关税。历史上所有关于美国总统加征关税的争议,以及后续的法律改革,都是围绕“紧急状态”的定义展开的。首次争议发生在1971年,当时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在美国引发了国际收支危机。时任总统尼克松为了应对危机,首次援引1917年《对敌贸易法》条款,临时加征10%关税,成功绕过了宪法的框架限制。但《对敌贸易法》严格意义上是“战时状态”下才能引用的,尼克松的做法不合规。因此,1974年美国国会通过法律,将国际收支危机定义为“紧急状态”,一旦爆发国际收支危机,总统可以在150天内实施临时关税。
三年后,《国际经济紧急权力法》出台,进一步扩大并完善了“紧急状态”定义。该法规定,在和平时期,若美国总统要宣布加征关税,需要先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并证明存在相关威胁且这种威胁主要来自境外。因此,特朗普在宣布“对等关税”前,先行宣布美国进入紧急状态,以符合法律规定。然而,美国宪法明确规定关税权属于国会,而国会从未授权总统征收此类关税。特朗普滥用《国际经济紧急权力法》赋予的权力,当前并无充分证据表明美国面临真实的紧急状态或关税确系国家安全所需。换句话说,美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逆差本身并不足以让特朗普启动“紧急状态”。
裁决结果公布后,特朗普政府提起了上诉,理论上这场官司可以一路打到美国最高法院。除了上诉外,特朗普政府还可能寻求“暂缓执行”法院的裁决。如果暂停,关税将继续生效直至上诉结果出炉,或许特朗普会找到其他法律手段继续加征关税;如果无法获得暂停,关税将在10天内停止。从目前来看,特朗普政府几乎肯定会寻求“暂缓执行”。美国跟中国、欧盟、日本、印度等国的关税谈判还在继续,此时如果出现意外,特朗普政府将面临极为被动的状态。而其他国家之所以没有急于同美国达成贸易协议,可能也是预计特朗普会在国内遭到司法阻力。这项裁决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是一个重大打击,但事情尚未结束。(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