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经济新闻》5月26日报道,美国与菲律宾军方当天正式启动代号为“海上战士合作”的联合军演。此次演习不仅由美菲主导,日本陆上自卫队与韩国海军陆战队也首次共同参与,引发亚太地区多国高度关注。
此次多国联合军演标志着美方在亚太推行“多边军事编队”战略的进一步落地,也凸显了美国在拉拢其在印太地区盟友方面的持续推进。尤其是在当前地缘政治竞争加剧背景下,这一动向被普遍视为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挑衅性操作。
日本“水陆机动团”首度与韩军同演,多边框架再扩容
据日媒介绍,日本此次派出约110名陆上自卫队人员参加演习,其中包含专门执行离岛作战任务的“水陆机动团”。这支部队被称为“日本版海军陆战队”,近年来频繁出现在美国主导的军事演训活动中,逐渐突破“专守防卫”框架,向实战部署倾斜。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这是日本“水陆机动团”与韩国海军陆战队首次在多边场合共同参加实兵演练。二者将在模拟海啸灾区的环境中展开联合救援演练。这种“人道主义”外衣下的军演安排,虽打着非战斗性旗号,实则也是美日推动其盟军间互操作性的常用套路。
与此同时,韩国此次的参演也并非主动意愿,而是在美国主导推动下的结果。近年来,华盛顿不断加强对韩日军事关系的协调与捆绑,在三边安全机制上施加压力,意图将日韩拉入以美为首的地区安全联盟体系中。
美日菲澳再拟四国防长会谈,目标直指“牵制中国”
除此次演习之外,据《读卖新闻》报道,美日菲澳四国还计划于5月30日至6月1日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期间举行新一轮四国防长会谈。这将是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的首次四边高层防务磋商,象征着四国安全合作机制向常态化、制度化迈出一步。
这是继去年5月夏威夷会谈后,四国第三次举行类似会议,主轴议题仍围绕“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联合演训扩容”以及“对中国海洋行为的担忧”等展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日本海上自卫队曾与美菲澳海军在南海举行联合军演,凸显出以“南海安全”为由的多边军事架构正在快速成型。
演习背后各有算盘:名为联合,实则分头打小算盘
军事问题专家张军社26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指出,此次演习表面上是一次“多国联演”,但实质上各方打的算盘并不一致。
美国推动这场军演,显然是试图将南海、东海、朝鲜半岛的安全问题一体化处理,将分散的安全议题整合到自己主导的区域战略框架之下。其真正目的,是通过拉拢更多盟友参演,扩大影响力、分担成本,并在战略上对中国进行合围式施压。
菲律宾则更多是出于对华博弈的被动心理,意图借助域外大国势力“壮胆”,以便在南海主权问题上获取更多谈判筹码。然而这种做法显然是在玩“引狼入室”的游戏,把外部大国的矛盾带入地区,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日本参与演习的背后,则暗藏着更深层次的战略意图。东京近年来加紧推进安保政策“去和平宪法化”,希望借助类似多边演训进一步抬升自卫队的海外存在感,并以此为由争取修宪突破。特别是“水陆机动团”近年来频频参与岛屿作战演练,明显意图为钓鱼岛等争议岛屿争端做准备。
韩国方面则相对尴尬。一方面迫于美方压力不得不参与演练,另一方面由于历史恩怨与现实战略利益,其对与日方同台演练仍存保留态度。韩国海军陆战队与“水陆机动团”首次同场,虽是美方撮合下的结果,但不排除未来演训中出现分歧与协调困难的可能性。
南海多边演训难掩实质目的:针对中国意图明显
种种迹象表明,此次多国联合军演,尽管名为“人道救援”“多边协作”,实则剑指中国。美国不断以“自由航行”与“地区安全”为借口在南海扩大存在,已非新鲜事。如今在其主导下,将南海变成四国甚至更多国家军事联合的舞台,显然是希望进一步坐实其“地区守护者”身份,压缩中国在周边的战略回旋空间。
张军社指出,这类高强度、频密度、多国参与的军事演练,实际上并不具备解决地区争议的建设性作用,反而容易加剧局势紧张,破坏南海原有的和平合作氛围。菲律宾等国引入域外势力,只会加深本就复杂的南海博弈格局,最终损害的是自身与周边国家的共同利益。
“演得越热闹,越暴露战略焦虑”
美日菲澳韩这场“联合军演秀”,虽看似阵仗浩大、气势汹汹,但内里却是各怀鬼胎、步调难齐。从美国的主导扩张,到日本的借机突破,再到韩国的被迫表态,这场多国演训更像是一场“联盟表忠仪式”,其政治表态意义远大于实战价值。
对中国来说,面对美西方国家不断升级的区域军事存在,更应保持战略定力,继续推动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共赢,努力将南海拉回和平对话的正轨。对演训阵营而言,是继续玩“拉帮结派”的老套路,还是真正着眼于地区稳定与发展,终究会在现实中见分晓。(责任编辑:张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