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空战本质上是数据链的降维打击。巴军预警机在350公里外就锁定了印军机群,歼-10CE采用超低空突防方式,直到距离印军40公里才跃升发射导弹。PL-15导弹在飞行全程依靠预警机修正弹道,阵风战机直到被击中前5秒才收到警报。印军苏-30MKI飞行员甚至没搞清楚敌人在哪里就被击落。
法国一直吹嘘“阵风”战机的雷达能追踪40个目标,但在面对歼-10CE的AESA雷达(能锁定12个目标,探测距离达240公里)时,完全被压制得毫无还手之力。“阵风”战机的SPECTRA电子战系统也无法干扰PL-15导弹的主动雷达末制导。印度花费88亿美元购买的36架“阵风”战机,在首战中神话破灭。
埃及、塞尔维亚等原本考虑购买“阵风”战机的国家开始持观望态度,而成飞则接到了大量咨询电话。PL-15导弹搭配中国体系,让四代机也能轻松击败四代半战机。这套体系还只是中国空军的“简配版”,解放军的空警-500预警机、歼-20战斗机及PL-17导弹组合,射程可达2000公里。
印军将失败归咎于“俄法美装备不兼容”。他们的“阵风”战机使用法式数据链,苏-30MKI用俄式系统,预警机是以色列改装的,地面雷达又是国产货。而巴军所有装备都是中国制造,数据链无缝对接。这种体系上的巨大鸿沟,即使再买100架“阵风”也难以弥补。
歼-10CE三次击落“阵风”战机,证明现代空战不再是战斗机之间的单打独斗,而是预警机、数据链、导弹及电子战系统的综合对抗。当法国专家还在坚持“阵风没被击落”时,埃及空军代表团已抵达成都。这场空战最讽刺之处在于,使用中国装备的巴基斯坦给全球上了一堂生动的“体系战争”公开课,没有人再敢说“战斗机性能决定一切”。(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