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媒体:巴除了歼-10背后还有神秘力量 太空作战能力曝光(2)

2025-05-17 13:13:54 来源:初八没烦恼

巴基斯坦的太空野心离不开中国的技术支持。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长征火箭就帮助巴基斯坦发射了首颗科研卫星Badr-1。此后双方合作不断深化,2011年中国为巴基斯坦制造了首颗通信卫星Paksat-1R。2024年基于DFH-4E平台的“多用途通信卫星一号”(Paksat-MM1R)升空。这颗卫星表面是民用通信设备,但实际上可能具备电子侦察功能,能够监听印度军用通信。

除了“送卫星”,中国还助力巴基斯坦实现“造卫星”。2025年发射的PRSC-EO1卫星由巴方自主设计,中方仅提供发射服务。尽管性能平平,但这标志着巴基斯坦初步掌握了遥感平台研制技术。中巴合作不仅限于技术转让,中国航天企业为巴方工程师开设了定制化培训课程,内容涵盖卫星设计到数据处理。这种“授人以渔”的模式让巴基斯坦逐渐摆脱对中国技术的完全依赖。

在这次引全球瞩目的印巴空战中,巴基斯坦使用大功率噪声干扰机对印度GSAT-7A卫星的Ku波段实施全频段压制。这种“土法干扰”简单粗暴,通过地面天线向卫星发射高强度杂波,直接瘫痪印军的卫通链路。巴方甚至征用了部分民用通信基站,临时改装成干扰设备,使印度情报部门措手不及。

印度GSAT-7A卫星本是空军的“神经中枢”,一旦通信中断,印军战机瞬间变成“聋哑人”。与此同时,巴方J-10CE凭借本土地面雷达和卫星导航的支持,反而能灵活调配战术。这场“太空暗战”暴露了印度卫星抗干扰能力薄弱的问题,而巴基斯坦通过中低端装备组合实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巴基斯坦的案例证明,在现代战争中,“制天权”未必属于技术领先的大国。即便没有反卫星导弹或高超音速武器,通过干扰敌方卫星、强化自身情报支持,小国也能在局部冲突中扭转战局。巴方的战术核心是“以低打高”,用廉价干扰机对抗昂贵卫星,用商业图像补充自有侦察。这种策略虽不完美,却极具性价比。

当然,巴方的太空能力仍显稚嫩,遥感卫星依赖外援,反卫星武器尚在图纸阶段。但这场胜利的意义在于它打破了“太空战等于烧钱竞赛”的固有认知。随着商业航天技术的普及,小国获取太空能力的门槛正在降低。立方星、低成本运载火箭的出现,让“拼团发卫星”成为可能。未来,更多国家可能效仿巴基斯坦,通过“非对称战术”挑战传统航天强国。

(责任编辑张蕾 TT0001)

(责任编辑张蕾 TT0001)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