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军方决定对法国达索公司交付的“阵风”战斗机启动退款程序,因为该战机在实战中表现未达预期。印度媒体指出,以2.4亿美元购买一架被称为“飞行棺材”的战机,这种行为也只有印度能理直气壮地做出。
印度军方要求退款的核心依据是“阵风”战机在印巴冲突中被巴基斯坦的歼-10CE击落多架,暴露出雷达性能不足、隐身能力薄弱等致命缺陷。军方发言人表示,他们不能容忍任何性能不达标的装备,这是对纳税人负责的表现。然而,这番表态背后却反映了印度军方一贯的战略短视。早在2016年采购“阵风”时,印度就以单价2.4亿美元的天价签下合同,远超同期F-35的采购成本。更讽刺的是,印度在合同中加入“摔一架赔三倍”条款,如今可能面临25亿美元的额外赔偿。这种“高价买保险”的操作堪称现代版“买椟还珠”。
印度军方对装备的严格标准还体现在本土化改造上。例如,印度曾要求法国对“阵风”语音系统进行“印度化”改装,以适应飞行员的特殊口音。这种细节上的执着最终导致战机交付延迟,而印度却以“违约”为由拒付58亿欧元尾款,让法国军工集团欲哭无泪。
印度空军的“万国牌”体系包括俄制苏-30、美制C-17、法制“阵风”等,这种混搭风格在实战中暴露出严重问题:不同装备的数据链互不兼容,导致预警机与战斗机无法协同作战。以“阵风”为例,其配备的“频谱”电子战系统在面对中国制氮化镓雷达时,干扰成功率不足15%,被讽刺为“玩具水枪对抗消防车”。印度海军的“阵风-M”舰载机因俄制阻拦索频繁断裂,被迫将尾钩加粗15毫米才能降落。此外,印度在采购“阵风”时也不忘照顾国内企业,要求法国将部分生产线转移至信实国防公司,表面上是技术转让,实则是为财阀输送利益。
印度军方的这一系列操作在国际社会引发热议。卡塔尔暂停接收“阵风”战机,要求重新评估生存能力;阿联酋则转向中国采购装备,直言宁愿买10架能联网的“枭龙”。这种连锁反应让法国军工集团市值蒸发12%,而中国防空系统意外成为“沉默赢家”。
印度军方的行为为全球军购市场提供了几大启示:高价即正义,即便性能落后五代机,只要标价足够高,就能营造高端假象;合同即武器,通过设置延迟交付或性能不达标条款,可合法拒付尾款;腐败即润滑剂,通过向中间商支付佣金加速合同签署。
印度军方的“阵风”退款事件本质上是一场面子工程与实际利益的博弈。印度试图通过高价军购提升国际地位,却在实战中暴露了“万国牌”体系的脆弱性。更讽刺的是,印度在拒付尾款的同时,又以74亿美元增购26架“阵风-M”舰载机,单价飙升至2.8亿美元。这种越挫越勇的精神不禁让人感叹,印度军方的豪赌何时才能收场?当印度士兵在克什米尔前线用“阵风”残骸当柴火烧时,新德里的政客们正在与法国签署新的军购协议。这场永无止境的豪赌,最终买单的只能是印度纳税人,而“阵风”战机终将成为印度军事史上最昂贵的笑话。(责任编辑:张蕾 T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