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这天注定会被载入中美经贸史的重要一页。中美双方在瑞士日内瓦举行高级别会谈,并于当天上午9时联合发布了《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宣布双方在一系列经贸问题上达成共识。这一声明发布时,刚好是北京时间下午3点,A股已收盘,未能即时反应,但港股尾盘立刻直线拉升,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暴涨逾2%;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涨超过400点;美股期指齐刷刷走高,黄金则急跌。
“烂尾王”特朗普,40天惊魂终落30%关税线
各大金融群组瞬间“炸锅”,资本市场用脚投票,提前庆祝这场突如其来的转折。而回顾过去40天,自4月2日特朗普对华发动第二轮关税攻势以来,这一轮看似声势浩大的加税风暴,竟以一个相当狼狈的结局收场。
来看这段惊魂走势:
4月2日之前:关税为20%
4月2日:突然加征34%,提至54%
4月8日:又追加50%,达104%
4月9日:再追加21%,部分商品关税一度高达145%
5月12日:宣布取消4月8日与9日两轮关税,暂停4月2日加征的24%,最终保留10%附加关税,关税总水平落在30%
也就是说,经过四十天的关税“杂技表演”,特朗普最终只是将关税水平比原来多提了10个百分点。这场贸易战像极了那些在小商品市场里卖衣服的商贩:“这件100!你不要?那300吧!”结果顾客还价:“10块!”——“成交!”如此反复拉扯,不仅没给美国争来实际利益,反倒把自己的信用作价清空。
三大战略目标全军覆没
当初,特朗普信誓旦旦地宣称本轮加税是为了达成三大目标:缩小贸易赤字、缓解财政赤字、推动制造业回流。然而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这三个目标,如今看来没有一个能够实现。即便对部分行业关税已经飙升至五六十个百分点,美国本土制造的综合成本(包括人工、能源、税负、环保)依旧远高于进口产品。即便某些生产线重启,也无法带来大规模蓝领就业机会——自动化早已取代了人力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