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美乌矿产协议是乌版马关条约 泽连斯基的反击智慧!5月1日,乌克兰第一副总理尤利娅·斯维里登科与美国财长贝森特签署的《美乌重建投资基金协议》正式生效。这份历经白宫争吵和梵蒂冈密谈的协议被外界戏称为“新时代的《马关条约》”。然而,仔细分析条款会发现,这场看似美国占尽便宜的交易,实则是泽连斯基在绝境中打出的一次漂亮反击,而特朗普政府表面的胜利背后隐藏着战略尴尬。
今年2月,泽连斯基带着满心期待赴白宫签署矿产协议,却因特朗普反复追问“你对美国说过谢谢吗”而不欢而散。当时的协议草案堪称“霸王条款”,要求美国掌握51%的基金控制权、优先偿还援助债务,并将矿产开采权直接归属美国企业。这种“殖民式”条款激怒了泽连斯基,双方在椭圆办公室爆发激烈争吵,最终未能达成一致。
两个月后的4月30日,这份协议以“平等伙伴关系”的新面貌问世。乌克兰保留了所有资源所有权,基金由双方各占50%且无主导权,利润10年内全部用于乌克兰重建。此外,美国承诺提供防空系统等军事援助,并主动删除了可能影响乌克兰加入欧盟的条款。这种转变的背后是泽连斯基团队的巧妙操作:一方面利用特朗普急于停战的心理,另一方面巧妙引入中国因素作为谈判筹码。
原版协议要求乌克兰将矿产开采权直接让渡给美国企业,新协议则明确“地下资源归乌克兰所有”,美国仅通过基金参与新开发项目。这一改变保住了乌克兰的战略资产。乌克兰已探明的稀土储量占全球10%,钛矿储量位列世界前三,但这些资源70%位于俄军控制区。美国若强行开采,等于直接与俄罗斯对抗,这显然不符合特朗普的利益。
旧协议规定基金利润优先偿还美国援助,新协议则将10年利润全部锁定在乌克兰重建。这相当于美国每年投入的数十亿美元军援短期内无法通过资源收益回收。更讽刺的是,美国还需承担拉拢盟友投资的责任,这让特朗普“让欧洲出钱”的计划落空。
旧协议中的“安全承诺”模糊不清,新协议则明确美国将提供防空系统等军援。这对乌克兰至关重要,因为拜登时期的军援即将耗尽,而特朗普政府正以“断绝援助”威胁泽连斯基妥协。新协议通过基金收益支付军购费用,既保障了乌克兰的武器供应,又让美国军工复合体获得稳定订单。
表面上看,特朗普通过协议为美国争取到“资源开发权”,但实际操作中面临三大难题:首先,乌克兰矿产主要分布在东部战区,开采需先清除地雷、重建基础设施,成本高昂。其次,俄罗斯控制区的矿产根本无法开采,美国实际能染指的资源不足总量的30%。最后,欧洲企业对乌克兰重建兴趣寥寥,美国企业更倾向于短期金融投机而非长期矿业开发。
在这场博弈中,泽连斯基展现了远超预期的政治智慧。他利用特朗普急于停火的心理,以“协议破裂导致战争持续”相威胁。当俄军空袭基辅后,特朗普不得不松口让步。同时,泽连斯基巧妙引入中国作为谈判筹码,协议中加入“禁止资助俄罗斯者参与重建”条款,成功塑造了“捍卫国家利益”的形象,支持率显著回升。
这场协议本质上是美乌双方的“各取所需”:特朗普需要一份“美国优先”的成绩单来安抚选民,泽连斯基则需要持续的军援和重建资金。但从长远看,美国可能陷入“战略陷阱”:资源开发的投入产出比严重失衡,地缘政治被动局面加剧,盟友关系出现裂痕。当特朗普炫耀“历史性胜利”时,泽连斯基正悄悄将协议条款转化为实际利益。这场看似“不平等”的交易,实则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生存智慧。(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