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空战巴方为何能打掉印军战机 边境紧张局势升级。5月7日凌晨,新华社发布了一则快讯,称巴基斯坦军方击落了两架印度空军战机。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也报道了类似的消息,指出巴基斯坦防空部队在印度飞机侵犯领空后击落了两架印度空军阵风飞机。
印度在边境的主力战机包括苏-30MKI、阵风、米格-29和幻影2000。尽管米格-21已经老旧,并且有被击落的记录,但印度官方决定将其全部退役,换装国产光辉战机。
自2024年以来,印巴边境紧张局势持续升级。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新增部署了三个山地师,并将苏-30MKI中队永久驻扎在靠近边境的帕坦科特空军基地。巴基斯坦则通过中巴经济走廊的基建网络,将红旗-9BE防空系统秘密前移至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地区。双方在锡亚琴冰川的无人机侦察频率较2023年同期增长了400%,还发生了印度“苍鹭”无人机遭巴方激光武器击落的事件。
2025年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帕哈尔格姆镇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导致26人死亡,印巴紧张局势急剧恶化。印度指控巴基斯坦支持恐怖主义,随即采取断水、断邮、驱逐外交官等措施;巴方则以导弹试射和陆空交火强硬回应。至5月5日,双方在克什米尔实控线连续交火11天,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警告局势已达“多年最高点”。
从军事技术角度来看,印度在印巴边境部署的俄制战机存在显著梯度。米格-21面对巴军JF-17 Block III的先进雷达和导弹生存概率极低。尽管印度宣布将在2025年前全部退役米格-21,但仍保留了约120架作为炮灰。苏-30MKI虽然配备矢量发动机和无源相控阵雷达,但维护周期长,实际出勤率不足45%。此外,印度自研的“阿斯特拉”导弹项目拖延,使得苏-30MKI仍依赖俄制R-77导弹,其不可逃逸区仅35公里,不及巴军PL-15E的70公里。米格-29UPG虽然探测距离升级至120公里,但电子对抗系统无法兼容印度自研的数据链。阵风战机被视为印度空军的“王牌”,配备了远程空空导弹和先进电子战系统,主要用于应对巴基斯坦的歼-10CE和JF-17 Block III。幻影2000虽老旧但经过现代化升级,仍是印度空军的重要战术平台。
据环球网和财新社报道,巴基斯坦军方称共击落了五到六架印度战机,其中包括三架阵风和一架苏-30MKI。印军战机大多数来自俄罗斯,当前俄军工出口的37%依赖印度市场。此次事件发生前,印度外交降级试探俄罗斯,原计划参加红场阅兵的印度总理莫迪改派国防部长辛格,最终改为副部长参加。这种外交降级并不常见,鉴于印巴局势持续紧张,俄罗斯后续态度值得关注。
自1961年苏联向印度交付首批米格-21战机以来,俄印建立了全球罕见的“跨阵营军事互信”。即便在苏联解体后,俄印仍通过多个标志性项目维系特殊纽带。2022年乌克兰危机成为转折点,印度在联合国涉俄决议中连续投弃权票,拒绝加入对俄石油限价联盟。这种“经济务实主义”逐渐侵蚀了政治互信。俄方对印度“两头获利”的不满在2023年爆发,暂停向印交付坦克部件。印度加速采购法国阵风战机和美国MQ-9B无人机,被俄视为“战略背叛”。
此次阵风战机被击落事件成为检验俄印关系的试金石。普京在近期通话中避谈具体军事支持,转而强调经济议题,暴露出俄对印战略定位的降级。印度坚持仅派代表参与胜利日阅兵,是对俄方未能支持其克什米尔立场的隐性报复。未来印俄关系将进入“有限合作”新常态。印度不会放弃俄制装备的性价比优势,俄罗斯也需维持印度军火市场份额以对冲西方制裁。然而,印度“向东看”战略与俄罗斯“转向亚洲”政策的内在冲突难以调和。当莫迪政府将阵风坠毁归咎于“外部电子干扰”时,莫斯科的沉默预示了答案——在大国棋局中,利益计算始终是核心。
(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