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首战告捷 歼-10立大功 空中反杀展现实力!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方向再次爆发空中对决。5月7日凌晨,印度空军发动代号为“辛杜尔”的突袭行动,对巴控克什米尔及巴基斯坦境内多个目标实施空袭。随后,巴基斯坦空军展开反击,宣称击落了6架印度战机。局势迅速升温,巴基斯坦空军装备的中国歼-10CE与枭龙Block 3的表现引起广泛关注。
根据巴基斯坦三军新闻局的说法,印度空军出动了包括“阵风”、苏-30MKI、米格-29战斗机以及“苍鹭”无人机在内的多种机型,对巴方境内6个目标实施了至少24次打击。巴方迅速组织空中力量进行反制,击落了3架“阵风”、1架苏-30MKI、1架米格-29和1架以色列产的“苍鹭”无人机。许多残骸照片和现场视频在网络上流传,一架装备“米卡”导弹挂架的“阵风”残骸被发现于印度巴特恩达空军基地附近的村庄,距离机场不到20公里,表明印度战机刚升空不久就被巴空军远距离击落。
巴基斯坦此次成功反击的原因在于战术巧妙和装备技术的进步。巴空军采用远程精确打击与电子战结合的方式,将战场拉到超视距空域,打了印度一个措手不及。从装备角度看,歼-10CE与枭龙Block 3两款战机表现出色。歼-10CE具备超音速机动能力,配备国产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并能挂载射程可达150公里以上的PL-15E中远程导弹。在这次战斗中,“阵风”与歼-10CE首次交锋,结果令人关注。据巴方发布的战损视频和残骸图片,至少3架“阵风”被确认击落。歼-10CE的电子战能力甚至对“阵风”形成了压制,使其雷达与通信设备一度瘫痪。
技术上的差距也明显。歼-10CE所配备的国产氮化镓AESA雷达拥有超过1200个T/R组件,探测距离超过220公里,而“阵风”装备的RBE2-AA雷达仅有836个T/R组件,探测距离约150公里,抗干扰能力较弱。在远距离遭遇战中,这意味着歼-10CE不仅能先看到对手,还能先发制人。
此外,巴方可能还动用了红旗-9P远程防空导弹系统,构建多层次防空网,为空中反击创造了安全环境。结合预警机、地面雷达和多点信息融合,巴基斯坦展示了强大的联合作战能力。
相比之下,印度方面至今未公布任何确切战果,甚至未对3名失联飞行员做出明确说明。印度媒体也将话题焦点从“打击报复”转向“人道关注”。法国面对印度的求助请求选择沉默,这与阿根廷在马岛战争期间的遭遇相似。印度空军的“阵风”机队本就仅有36架,此次损失3架,约占总数的8%以上。加上苏-30MKI与米格-29的老化和维护困难,印度空军整体战力受到重创。
回顾过去20年,印巴空战一直是巴方防守、印度主动出击的局面,但此次巴军不仅守住了阵地,还在空中实现战略突破。这种战果不仅振奋了巴基斯坦国内舆论,也证明了中国国产战机的实战能力。印巴冲突背后牵动着南亚安全格局、印度国内政治诉求、中美印巴地缘博弈等多重因素。这次交火是否会进一步升级尚需观察,但可以确定的是,巴基斯坦在这场硬仗中打出了一场漂亮的空战范例,中国战机也在国际军火市场上收获了更具说服力的实战证明。
未来如果事态继续恶化,空军装备与体系能力将决定胜负。由歼-10CE、枭龙Block 3、ZDK-03预警机、红旗-9等中国装备组成的完整空战体系将成为巴基斯坦最值得信赖的力量。印度方面需要重新思考空军战略,重视体系建设与战术革新。现代战争早已不是比拼单一装备性能的时代。(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