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为能不能撑下去”到“华为又杀回来了”,再到整个产业链的技术突围,一波又一波的压力测试,反而锤炼出中国企业集体自立的意志。从手机、操作系统、芯片,到新能源、储能、光伏,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跳出“引进-模仿-跟随”的路径,转向“原始创新、联合攻坚”。
当下社会流行起的“感谢美国”式调侃,不是反讽,而是一种历经痛苦成长后的幽默与坚韧。正如不少人所说:“没有美国这场打压,中国很多企业可能还在舒服区不肯出来。”今天,“你封锁我一项技术,我就全链条替代一整套”的做法,已在多个产业领域开花结果。
更深层的底气,来自于中国在实物生产上的强大能力。从粮食自给,到工业门类齐全,从基础设施到消费市场,中国的经济体系正逐步摆脱对单一国家的依赖。能源结构的优化、电动车取代燃油车、光伏和风电装机超过火电,这些都是在被围堵中“自造安全”的真实写照。
与之相对的,是美国经济的“空心化”。一位美国政客直言,美国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华尔街和大型科技公司,而这些巨头只为股东服务、几乎不再生产实体产品。当年支撑美国称霸世界的,是实打实的制造业与技术能力,而如今,美国的“实业基础”已经严重萎缩。
放眼全球,美国依然在喊“规则”,但越来越多国家已看清,那些规则是可以随时被推翻的“工具书”,不是普世标准。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以务实稳健的姿态面对挑战,是理性,更是成熟。
中国人的淡定不是天生的,是在一次次贸易战、技术封锁、外交打压中练出来的铁骨和定力。“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不再只是说说而已。过去七年,是一堂沉痛但宝贵的课,如今的中国人更清楚:解决不了问题的低头,不如握紧拳头后的破局。
面对不断升级的美方施压,中国社会已然看清:不再自责,也不再寄望。真正的底气,是自己掌握主动权。这份清醒与坚定,才是当代中国最宝贵的战略资产。(责任编辑:张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