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财长连续两天表态,称“目前是和中国达成重大协议的绝佳机会” 关税战代价凸显!经过多轮谈判,关税问题终于有了阶段性结果,最终定格在了125比145的比例上。如此高的关税壁垒意味着双边贸易虽不至于完全中断,但一方在另一方市场中的竞争力已大幅削弱。
美国在近期多次表达了希望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的意愿。白宫发言人表示,美国非常渴望与中国签订新的贸易协议,特朗普也签署备忘录,给予中国电子产品关税豁免待遇。美国财长更是指出中美两国或许能够达成一项重大协议,并强调中美之间不存在分离的理由。
4月15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美两国在经济层面没有相互分离的合理依据,双方存在达成重大协议的可能性。这表明特朗普政府可能准备与中国商谈双边贸易问题。
美国挑起的关税战争对双方都造成了损失。从目前情况看,美国的损失更为严重。特朗普推行的对等关税措施生效后,美国金融市场遭受“股债双杀”,股市暴跌,美债滞销,收益率上升。
中国每年对美出口规模庞大,2024年对美出口额达到5426亿美元。但在加征145%关税的情况下,这些商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将大大下降,导致对美外贸萎缩。
对于美国来说,这一局面可能导致美元霸权走下神坛,甚至影响国家的存续。因此,特朗普紧急叫停了“对对等关税”举措,并宣布暂停90天生效时间,还公布了针对中国电子产品的关税豁免政策,以稳定股市和债市。
对中国而言,虽然每年在外贸出口方面会遭受数千亿美元的损失,但这种影响尚在可接受范围内。2024年中国对外出口总额达3.6万亿美元,与美国的贸易额约占14%。即使对美出口停滞,短期内也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冲击,但不至于难以承受。
从进口角度看,美国受到的影响更大。若中美贸易停滞,美国需要寻找替代供应链,但全球几乎没有一个国家能完全替代中国的供应链。中国凭借产业集聚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将生产成本压缩至极限,其他国家的产品价格可能比加征关税后的中国商品还要高。
即便美国能找到替代供应链或找不到,短期内仍难以避免通货膨胀。此次通胀并非由货币政策引起,加息或降息都无法解决关税引发的问题。这意味着美国民众只能承担额外的经济负担。
特朗普加征关税的初衷是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为底层民众创造就业机会。然而,工作机会尚未出现,底层民众却要为加征关税付出代价。这种情况可能会对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的表现产生不利影响。
在大宗商品市场,买家市场态势明显,任何国家都有被替代的可能性。例如,中国在反制美国后,从巴西进口了大量大豆,南非也试图取代美国加州成为中国的红酒供应商。
全局,在这场关税战中,美国所承担的代价远大于中国。这也是为什么美国财长提出中美经济不应脱钩,并认为双方存在达成重大协议的可能性。(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