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硬刚外舰对峙2小时 钢铁洪流前的孤勇者!冷光灯下,海军一级军士长马少利的手指悬在武器系统启动钮上,汗水浸透迷彩服领口,雷达屏幕上外舰的光点正以挑衅轨迹逼近领海线。刹那间,弹药输送链的金属撞击声打破死寂,导弹通电指示灯由绿转红。两艘外舰呈钳形包抄态势,浪尖上翻涌的白色航迹如出鞘利刃。资阳舰虽吨位不占优势,130毫米主炮却已昂首指向目标方位。这场力量悬殊的对峙,在波涛之上拉开序幕。
当外舰强行切入编队核心水域时,资阳舰全体官兵瞬间进入战斗状态。雷达兵急速报出目标方位:“方位125,距离18链,航向直冲我舰!”舰长一声令下,全舰战斗警报响彻海天,损管组封舱闭门,导弹发射架解除保险。马少利坚守战位整整两小时,供弹通道的液压装置因持续高压发出嘶鸣,他的作战服后背已被汗水浸透。外舰三次试图改变航向突破防线,每次都被资阳舰精准卡位逼退。“能清晰看见对方舰桥里的望远镜反光”,马少利事后回忆,“但我们的炮口始终锁定目标”。
这种“拼刺刀”式较量已成为中国海军常态。2022年初西沙海域,长沙舰以一敌三迎战外军舰艇编队。面对三艘敌舰分路包抄的战术,长沙舰凭借CODOG柴燃交替动力系统的30节航速纵横驰骋,海红旗-9B防空导弹与鹰击-18反舰导弹全程通电待发。47小时高强度周旋后,外舰最终在长沙舰坚如磐石的防御前悻悻撤离。
从资阳舰的近距离缠斗到南昌舰的单挑航母编队,中国海军敢于亮剑的底气源自装备体系的跨越式发展。055型万吨大驱南昌舰面对外军航母战斗群时,曾创造“导弹锁定俯冲军机”的经典战例——当外机以攻击姿态迫近,舰载相控阵雷达瞬间完成锁定,逼得对方紧急爬升逃逸。现代海战的对决本质是体系对抗。南昌舰配备的112单元垂发系统可同时引导32枚导弹拦截目标,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射程覆盖整片争议海域。在山东舰与罗斯福号航母的遭遇战中,歼-15T舰载机挂载鹰击-83K反舰导弹升空拦截,与空警-500预警机构建起800公里战场感知网,让外军战机未进射程区便遭驱离。更令对手胆寒的是火箭军的“幕后杀招”。西太平洋演练中,辽宁舰歼-15战机为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提供目标指引,海空天一体打击体系初现锋芒。当东风-27高超音速导弹以5马赫速度灌顶攻击时,现有反导系统形同虚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