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解除制裁。 伊朗亟需外部资金与市场支持,期待美方在协议中分阶段撤销制裁,以换取自身有限让步。
阿曼再度出手,斡旋老手重返舞台
此次美伊谈判选择阿曼作为举办地,并不令人意外。长期以来,阿曼奉行中立外交策略,未参与地区大国间的公开纷争,其在沙特-伊朗、伊朗-卡塔尔等问题中,常扮演“无声调解人”的角色。
孙德刚指出,阿曼在这场会谈中既非利益相关方,又拥有与美伊双方的沟通管道,是少数能在激烈对立中保持信誉的中间国。此次再次牵线搭桥,符合其一贯“中东瑞士”的定位。
不对等的博弈,谈判仍充满风险
尽管谈判看似迈出第一步,但其前景依然充满不确定性。从当前局势看,美伊之间并不存在对等谈判的基础。
一方面,伊朗因长期制裁而经济脆弱,其在中东的“抵抗网络”也在过去一年多遭遇重挫,包括哈马斯、胡塞武装、真主党等受到多重打击。伊朗虽仍拥有地缘位置、霍尔木兹海峡控制权等博弈筹码,但其整体处于劣势地位。
另一方面,美国手握金融霸权、军事部署、外交联盟和媒体影响力等多重工具,主动权似乎更大。但正如孙德刚所言,“谈判不在于谁拥有更多筹码,而在于谁能更好利用手中的资源,达成预期目标。”
以色列搅局风险上升,军事阴影未散
值得警惕的是,以色列对此次谈判并不买账。内塔尼亚胡早已表示,不看好美伊谈成新协议,甚至倾向于以“利比亚模式”彻底拆除伊朗的核能力。